作者:苑广阔
11日上午,连云港市连云区云山街道李庄生活区内非常热闹, 许多居民来到小区道路旁, 大家争先恐后地在印有“保护蓝天白云,共创美好家园,春节不再燃放烟花爆竹”的倡议红布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活动当天,4块红布被签得满满的,共有600余户居民响应了云山街道发出的倡议。(2月12日《扬子晚报》)
再有几天就过年了,春节期间是否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再次成为网络上下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尽管经过多年的宣传和引导, “禁燃禁放”已经取得了越来越多人的理解与支持。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则一些人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过年不放鞭炮就不热闹;二则一些人环保意识不强,总觉得一串鞭炮、几支烟花不会对空气污染产生那么大的影响,所以尽管越来越多的城市出台了“禁燃禁放”措施,同时“禁燃禁放”的范围也一再扩大,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阻止部分人燃放烟花爆竹。
如果说传统观念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那么为什么面对政府部门“禁燃禁放”的规定,一些市民仍旧置若罔闻不予理会呢?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查处难,处罚难。先不说春节期间很多政府职能部门都已经放假了,即便政府部门不放假,24小时外出巡视执法,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因为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往往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比如当事人为了避免被抓现行,点上一挂鞭炮就躲到一边去了,怎么查证?连查证都查证不了,又如何处罚?
可以说正是查证难,处罚难,才让政府颁布的“禁燃禁放令”形同虚设,春节期间各地仍旧是鞭炮震天响,处处乌烟瘴气,于是整个城市也就此“霾没”在呛人的火药硫磺味中,PM2.5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数值飙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连云港市连云区云山街道独辟蹊径,以和当地社区居民“签约”的方式来引导和规劝居民不要燃放烟花爆竹,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烈响应。
所谓“签约”,并不是政府和每位市民正式签订一份白纸黑字的法律协议,而只是要求当地社区居民在印有“保护蓝天白云,共创美好家园,春节不再燃放烟花爆竹”的倡议红布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此作为春节期间拒绝燃放烟花爆竹的承诺。尽管这样的“签约”并没有什么法律效力,即便真有居民违约了,也无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但是这种方式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还是值得期待的。
一方面,居民在倡议红布上签字,是公开的,是当着左邻右舍的面进行的,这实际上就是让签名者置于左邻右舍监督之下,如果你既签了字,但随后又违反承诺燃放了烟花爆竹,那么就证明你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会降低个人在左邻右舍中的评价,这就会督促居民加强自我约束和自律意识。另一方面,这样的“签约”活动,既有利于宣传环保理念,帮助居民认识到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同时又有利于形成拒绝燃放烟花爆竹的环境和氛围。
所以我们年年倡导禁燃禁放,但是在工作方式和理念上,还是要有所创新才行。(苑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