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惊呼,据说八卦微博“扒皮王”靠大小号互黑或洗白方式,月收入逾百万,是不是真的?我看了一下消息源,系另一个叫“娱乐圈揭秘”的微博账号披露。该用户说得有鼻子有眼,还指出“扒皮王”原名是谁,小号、大号有哪些,其微博的价格是一条5400元……我对朋友提及的这二位并无认知,但我清楚,大众的偷窥欲是获利的基础,就算没有“扒皮王”,也有“扒皮周”或者“扒皮李”,而且许多“扒皮周”或者“扒皮李”的报价比“扒皮王”高得多。
有人说网络营销号是网络寄生虫,此言差矣。网络营销早在互联网建立之初就开始了。在互联网企业均苦于找不到盈利模式的早期,围绕着互联网的各种营销风生水起。在早期的聊天室、论坛、贴吧里,营销者都无孔不入。明星是渗透论坛和贴吧的先驱之一,他们的宣传团队不仅要搭建自己的贴吧,各种营销号的触角还要尽可能延伸。影视项目的营销则起步晚得多,所谓SNS的立体营销概念直到2010年前后才涌现,开始仅是几万元的投入,随着SNS整合营销的甜头初现,营销企业如雨后春笋,水军逐渐迎来了它的全盛时代,如今影视项目在互联网投入千万运营亦不足为奇。
影视娱乐营销号并非偶然事物,它有自己的进化史。早期营销号盛行于各大论坛,美其名曰段子手。有人发现这些段子手的ID传播力惊人,于是有了金钱交易,职业ID由此诞生。到了博客时代,以新浪为首的博客运作平台也在竭力培养自己的ID,这就是所谓的“名人博客”。博客之后是微博,微博时代是全民自媒体时代,就算你名不见经传,只要定位精准,运营得当,可能秒变日进斗金的微博大号。都说新浪微博没赚到钱,但围绕着微博经营的大号们却赚了个盆满钵满。前几年就曾听说过某博客时代的成都女网友,早早嗅到了微博时代的商机,注册并养肥了娱乐、美食、汽车、时尚等数个微博大号,然后高价出售,成了坐拥千万的暴发户,并转行成为天使投资人。
不少明星艺人也因此被拉下水,本人经常遇到朋友这样的询问:据说你跟某某明星认识,能不能帮忙问问,转一条商业微博什么价格?对于这类不靠谱的询价,我向来婉拒,但我知道,成交的也不少。接这类生意的艺人,也都有自己的报价。在我身边,就曾有两位文化名人以5万元的价格,接受过某汽车品牌冠名的演唱会微博互动直播。
随着传播介质的升级和换代,新的营销介质和营销模式层出不穷。“娱乐圈揭秘”揭露的微博大号已然是上一季的陈词滥调,这一季的主打歌已向微信朋友圈的微信大号转移——从微博大号年代的单兵作战,转向了微信大号的团队作战模式。此外,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正在积极推进CP(内容提供商)的孵化,营销号正从ID时代向CP时代进化,从个体户向团队进化。
那么营销号的未来何去何从?只能说市场有多大,水就有多深。玩左右互搏的寄生虫肯定是有的,夸大其词甚至是捏造事实的营销蛀虫也大有人在,但那些都不会是未来的主流,迟早要被市场淘汰出局。
(曾念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