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劭强
节后离职潮中,哪个行业人群最活跃?在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报告中令人惊诧的是,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了跨界跳槽最活跃的白领人群。调查显示,春节后半数白领都有跳槽意愿,已经跳槽的达到了将近14%,而跳槽人群主要流向了房地产、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其中跨行业跳槽人群最活跃的是公务员,同比去年增加超过三成,令不少人感到惊诧。(3月29日羊城晚报)
关于公务员的新闻,总能在第一时间引爆舆论。对于公务员跳槽热,舆论同样保持着表达的热度:有人认为,公务员跳槽热需要点赞,这是人们内在“官念”的改变,有助于增加公务员队伍的流动性,提高公务员群体的整体素质;也有人在一开始就担心,人们会对公务员跳槽“有罪推定”,以为他们跳槽是为了洗白,或者他们跳槽是为了权力的市场化兑现。这两种论述看似合理,其实都缺少实际事实的支撑——并没有数据直接说明公务员跳槽已经成为潮流,也没有证据说明人们对公务员跳槽进行了“有罪推定”。
之所以会有公务员跳槽热的结论,是因为“公务员”跳槽的人数同比增长了三成。这个数据可以说明公务员跳槽的人数变多了,但好像还不能得出公务员跳槽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因为,这里所谓的变多,只是跟以前的情形比较;还有一种可能是,以前跳槽人数较少。如果,我们拿现有的跳槽人数与整体的公务员数量相比,这个比例可能依然偏低。而且,别忘记三成数据的构成,还包括事业单位和其它非营利性的单位,并非全部来自公务员。所以,在没有更全面的数据之前,我们很难说公务员群体出现跳槽热。这个热有太多理解的角度,太多理解上的不同,一旦意会错了意思,就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从准确性的角度看,要想证明公务员跳槽热,至少还需要更详细的数据,并用数据说话。
在没有具体数据之前,我们可以先确定判断公务员跳槽热的角度是什么。对于一份职业来说,判断有没有出现跳槽热,除了直接的数据之外,还可以有两个基本的角度可以采纳:一是,是否存在市场化的竞争;二是,是否存在职业待遇的落差。人们之所以要跳槽,就是因为有了更好的预期和待遇,就是因为无论是否跳槽都会面临激烈的竞争。既然,竞争无处不在,更好的待遇又可以通过竞争来实现,那么跳槽甚至是频繁跳槽,就会成为一些行业和职业的习惯。就像,房地产行业每到年末都会迎来一大批跳槽者。一方面,因为这个行业的竞争太过激烈,好的人才被各家企业觊觎;另一方面,因为这个行业的薪酬比较给力,人们通过跳槽可以实现升值。
对于公务员职业来说,这两个可以引起跳槽热的条件却没有完全具备:首先,公务员内部并不存在激烈市场竞争。这一点,可以从公务员的淘汰率可见一斑。2011年年初,在《公务员法》实施5周年之际,国家公务员局曾公布过一组数据,全国有600多万公务员,但5年来仅仅辞退了4778名公务员,也就是说工作中只要没有比较大的过失,极少有公务员会被辞退。即便是聘任制的公务员,淘汰率也是极低的。在深圳4万多名公务员中,聘任制公务员占比近10%。然而在首聘3年期满后,竟无一人解聘。当公务员职位如此稳固时,人们就不可能感受到危机感,自然跳槽的欲望也会少很多。
其次,公务员职位与其它职业之间并不存在明显落差。如果不存在激烈竞争,还有一种可能会导致大规模跳槽,那就是这个职业太缺少保障,太缺乏吸引力。这一点,在公务员职位上似乎也不存在。即便,公务员的工资看上去没有竞争力,但是公务员的待遇、福利还是让其它群体羡慕不已。再加上,公务员的权力影响可能带来灰色收入,因此,在公务员整体收入还缺少更直接数字说明时,人们还是不相信公务员群体属于低收入者。当然,随着公务员作风的整治与队伍的整顿,一些人跳槽了,但整体而言,公务员职业依然是人们眼中的“香饽饽”。
不管公务员跳槽热是否属实,公务员群体流动性强一些都是一件好事。只是,如果真的希望公务员队伍正常流动,就应该解决好两个基本问题:这个职业如何去魅,如何让其成为市场当中的普通职业;这个职业如何充满竞争,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到压力与机会。解决好这两个关键问题,公务员的流动就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地去讨论、深挖。(李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