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正文
如何打量“感动吉林”女孩的“评奖受挫”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8-11 10:27:06   稿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高亚洲

她曾经“感动吉林”,6岁起带着弟弟拾荒给患病父亲买药,十多年间靠捡废品捐款近3万元资助80名学生。她最近“震惊羊城”,今年4月大学毕业前夕,突然从华南师范大学离校出走,当时正参加一等奖学金评选。(8月10日《信息时报》)

一个曾经“感动吉林”的女孩,竟然在毕业前夕突然失踪,而接下来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她竟在毕业典礼当天,向亲友和记者发出“遗嘱”邮件,准备当晚12点过后就了结自己。依然要赞赏这个女孩的勇气,能够面对漫天的流言蜚语,站出来讲述关于这些让人震惊背后的“前因后果”。

我宁愿相信她所说的一切,或者说她所说的,就是她所理解的“认为”。从“感动吉林”到以让所有人都难以接受的方式“了结”,坦率来讲,或许从事实本身有其冲突性,但是,实在没有必要裹挟着“感动吉林”的标签,去解构当下的26岁吉林女孩王昱人。

根据王昱人的言行,从某种程度上讲,她可能是在心理上出了些问题,比如在离开听证会的课室后,王昱人回忆道,“感觉同学好像都在说我,都跟着我、骂我。我战战兢兢地回到宿舍。”她想到宿舍里还有一个竞争者,害怕遭报复,马上收拾东西离开学校。而她对生命的“轻言放弃”,恐怕更是心理问题所致。当然,这也并不足以大惊小怪,褪去“感动吉林”的标签,那些在苦难中所养成的勤劳和勇敢,无论曾经有多么地感动人,她只是一个在成长中不断遭遇麻烦和苦恼的普通女孩。当她面临问题无法得到调适时,在长期的积郁中,便有可能出现问题。

她在评奖中所遭受的挫折,姑且先不论是否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她在挫折和苦恼面前,显然是缺乏足够的自我调解和认知能力,当然,这些能力也不会因为她曾经的“感动吉林”的形象标签而被天然赋予。

于此而言,打量26岁吉林女孩王昱人今日的烦恼,尤其需要撇开曾给她带来无限荣誉的形象标签,如此一来,才能对她的消失甚至自杀行为,有客观、全面的评价。

当然,再去打量王昱人那些让人诧异的行为,似乎又不能脱离那个看起来闪亮的“标签”。毕竟人的行为从来都不是独立的存在,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换句话说,王昱人的这些行为,与她个人经历是有着分不开的关联的。那么,她在评奖中近乎偏执的行为,以及对身边人不友善的臆想,是否是其过去经历的一些投射呢?换句话说,那些光亮的形象标签以及大众媒体的围观,是否让她产生了对荣誉的偏执,以及对周遭社会认知的现实障碍呢?这并非虚妄的猜测,从此前那些落寞甚至走上歪路的“英雄”、“好人”的经历来看,那些虚妄的荣誉加身,如果不能以平常心对待,对当事人并不是绝对的利好。

对“感动吉林”女孩评奖受挫的这番打量,除了要以平常心看待一个苦恼女孩的烦恼外,更应该从烦恼产生的根源,去帮助这个在苦难中沉淀出善良和勇敢品质的女孩,让她在人生道路上,能够走得更坚定有力。(高亚洲)

如何打量“感动吉林”女孩的“评奖受挫”

编辑: 沈媛仪
 
孤寡老人饿成皮包骨 激起无数悲哀与疑惑
·三不原则:退休老领导应效仿
·“宁泽涛热”的舆论暴力让人厌烦
·别让留守儿童成为时代的伤口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在市场的调节之下,人们的就业观念将进一步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会提升行业的水平,也将影响到整体经济。
辣评(lp)--稿件模板
    “判自己的案,让别人说去吧。”这是司法独立的内涵所在,也是法官职业的应有担当。
辣评(lp)--稿件模板
    当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大多数人往往自认倒霉、算了,正因为我们的放弃,助长了社会上种种侵害公民权利的行为。
观点集粹(gdjc)
别把电视剧变成了“电视锯”
恢复插播广告是最懒的生存之道
观点集粹(gdjc)
乔东道歉 请丢掉那些刻板成见吧
谁都别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