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头条推荐 正文
股潮退后,小鲜肉们还好吗?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11-27 13:39:18   稿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邓海建

思凡(化名)是长春市一所大学的大四学生,他自称因“用学费投资股票全赔了,着急还钱”,随即转向借贷。本要借1.7万元的他,却陷入高利贷的圈里。如今早已还出了本金,但还在拖欠。而对方称,他签有合同,金额和期限约定都属于自愿。(11月26日《新文化报》)

学费和高利贷是不是砸进了股市,当事人自己才清楚。但在上一轮牛市效应下,除了广场舞大妈们,大学生扎堆涌入股市,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据《新华每日电讯》针对大学生炒股现象进行的调查显示,31%的大学生在炒股,其中26%的炒股学生投入5万元以上。按照2014年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547.7万人计,“31%”的背后可能对应着数百万人的数字。不过,股市如江湖,跌宕凶险。类似“大学生网上学炒股遇‘股神’ 两万‘学费’被骗”的新闻,也并不鲜见。

大学生离“财务自由”还有千万里之遥。炒股的钱,要么是学费与生活费,要么就是拆借的贷款。不管是哪个路径,本质都属于“借钱炒股”。在这一轮杠杆股市中,最令人担心的也就是全社会“借钱炒股”。道理不复杂,借来的钱,都不是做长线,爱如潮水来得快,恐慌退场也走得急。股市最怕的是系统危机,那么,对于借钱炒股的大学生来说,恐怕最承受不起的,就是急跌与大波动。于是,一旦股市进入调整期,原先在牛市中叱咤风云的小鲜肉们,基本都被打回灰头土脸的屌丝原形。高利贷不相信眼泪,“不作不死”能怪谁?

借高利贷炒股,不是股潮退后的事。严峻的后果,却只有在退潮后才能发现一大波“裸泳者”。这里其实是两个问题:一则,所谓烂俗的“财商”,是炒股炒出来的吗?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聚宝发布的《2015年大学生理财报告》中,有个有趣的结论,说理财成绩更优秀的学生往往出自“211”、“985”的名牌高校。也就是说,财商更优秀的学生身上的标签并非“富二代”,而是高材生。这个结论也许未必靠谱,甚至让人有点沮丧,却也说明一个最浅显的问题,理财是专业智商领域的事,并不是蓝翔新东方双学位能PK的。啥也没有,啥也不懂,就去跟风炒股,“财商”不会从天而降。

二则,盲目鼓励大学生信贷消费,迟早要承担失范的恶果。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支持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不过,消费信贷的主体,应该是生产者,而不是“纯消费者”。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浙江杭州市下沙地区出现不少专门针对大学生的高利贷组织,其放贷目标全部锁定为在校大学生,根据不同学历,额度从5000元至20000元灵活掌握,贷款月息从5分至2角不等。一些学生因为还不上贷款,受到人身威胁。眼下,看看各地高校内热火朝天的“大学生贷款”招贴,不难联想到后续的故事。

股市不是提款机,躺着赚钱的时候是小鲜肉,股指大跌的时候就成小韭菜了。理财也好,炒股也罢,都无可原罪。不过,在大学课堂被低头族占领的时候、在专业课老师纠结要不要“放水”的时代,鼓噪大学生去搏杀在物欲最前线,合适吗?把大多不适合在股市流连的孩子召唤回来,这是当下高校的使命与责任。

编辑: 郑晓华
 
地铁给文保让路不过是回归常识
·签约医生,有“约”就要有“束”
·别让"流量偷跑"流言飞来飞去
·土豪村卖地分钱 幸福不是"一锤子买卖"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让每个孩子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是政府职责所在,也是共享理念的集中体现,更是群众的热切期盼。
辣评(lp)--稿件模板
    商家滥用宣传,还在于缺乏较真的消费者。消费者,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实际上是纵容了卖家的欺骗行为。
辣评(lp)--稿件模板
    过去常说“革命不分先后”,感恩又何必论迟早呢!任何人、任何时候的感恩,都不为迟,三位老人就是榜样。
观点集粹(gdjc)
个税改革首先要明确征收目的
个税改革,应从惩治富人逃税开始
观点集粹(gdjc)
“我们恨化学”式广告拷问监管责任
你可以爱化学,我就不能恨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