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国
这段时间,上海公安部门破获1.7万罐假冒名牌奶粉案,一直是舆论场的热点。针对外界的一片质疑声,4月6日,食药监总局再发公告表示,除了此前的雅培,国产奶粉品牌贝因美也卷入此次假冒奶粉案中。食药监总局方面还表示,此前之所以公布假冒奶粉符合国家标准的信息,主要是提醒消费者不要恐慌(4月7日《京华时报》)。
此次假冒名牌奶粉事件,最受外界质疑的,就是“假冒奶粉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安全风险”说。现在官方又表态称,这一说法是为了提醒消费者不要恐慌,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有一种说谎叫“善意的谎言”,是指出于一种良好初衷,故意掩蔽或者编造事实。比如说,在病人刚刚查出病情时,家人常常会讲一些“善意的谎言”,鼓励病人要有信心。这种发生在个体间的“善意的谎言”,为很多人所理解。但就政府而言,只有真话和假话的区别,没有“善意的谎言”这一说。因为对政府来说,公信力至关重要,只要是谎言,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都会对公信力产生致命的威胁。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意味深长地提到著名的“塔西佗陷阱”。习近平说: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而“塔西佗陷阱”的根源所在,就是政府一次次失信于民。对此,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曾经指出:“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
信是什么?就是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做老实事,说老实话。政府部门无信不立,做老实事、说老实话,不仅涉及媒介素养问题,还折射出在自己心目中,群众到底有什么样的位置。尊重群众就不能欺骗群众,真正与群众坐一条板凳,岂会对群众说谎?
一件事情,真相也许可怕,但看不到真相甚至真相被篡改更加可怕。具体到“假奶粉”事件,公布完完整整的真相,或许会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一定程度的恐慌。但这种恐慌,在空间和时间上是可控的,存在转化的可能。只要态度坦诚,拿出过硬举措,这种恐慌是会消除的;倘能闻过即改,能从制度上杜绝问题再次发生,还会激发信心,赢得信任。可谎言不同,哪怕是“善意的谎言”,也会制造想象的空间,甚至引起更大的恐慌。很多消费者表示,“食药监总局的这种表态反而更让人恐慌了”,已然说明了这一点。
对政府而言,公信力可谓生命力。哪怕说“假冒奶粉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安全风险”有着良好初衷,也是不应该出现的。只要想办法有决心,“假奶粉”问题不难解决,可政府的公信力受损伤很容易,重塑却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就此而言,“假合格”比“假奶粉”问题更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