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改变“零一本”,需要“抓两头”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7-09-15 10:00:15  稿源:宁波日报

  匡吉

  近日,《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零一本”里失落的县中》的报道,让人揪心不已。文章说的是广西某县某中学去年高考成绩为“零一本”(准确地讲,现在没有一本、二本之分了,所谓一本是指重点大学),即没有一名考生达到重点大学投档线;而今年达到这个投档线的也仅有两名,“一本率”不到0.2%。

  这种“零一本”现象虽然极端,但在全国偏远落后地区的县城中学并不鲜见,与那些大中城市名牌中学近百分之百“一本率”形成巨大反差,暴露出教育资源的不均。

  这种不均,一方面是教育资源分配造成的。比如,各地按照“撤点并校”的思路,在省会城市或地级市打造“超级中学”,对各县的教育资源造成“虹吸效应”,使县城中学办学受到忽视、陷入困境。另一方面,教育资源竞争加剧了不均。比如,一些城市重点中学和名牌中学,不断加大师资和生源的竞争力度,教师在全省挖,学生在全省招,从而造成优质师资和生源从县城中学流失。这样一来,县城中学教育就陷入恶性循环的窘境。

  一定意义上讲,正是因为城市中学师资强、生源好,所以才有县城中学师资弱、生源差。其实,两者在教育资源上的不均,除了师资和生源外,还体现在教育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教学条件差和学习环境苦,也是教师留不住、学生稳不住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有的县级政府通过强势介入,在留教师、稳学生上采取一系列非常规的强制性举措,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重点大学录取率,但这种做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有专家指出,政府的介入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最根本的是,要构建一个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的教育体系,而非一味地把精力放在拉高“一本率”上。这句话,对于县城中学而言,只有形成良性循环的教育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零一本”的问题。而对于城市中学来讲,则意味着不应过于追求“一本率”,这样才能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的教育体系。

  教育体系能否良性循环,说到底还在于教育资源能否均衡。解决这个问题,光靠县级政府是不够的,靠学校自身更是不行,只能从顶层设计入手,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机制、维护教育生态。

  “抓两头、带中间”作为一种工作方法,主要说的是抓住先进与落后这两头。用在教育领域,应是重点中学与一般中学、名牌中学与普通中学这两头。但“零一本”现象表明,在一些地方,实际上只在“抓一头”,即过度重视城市重点、名牌中学建设,而忽视了另一头,即一般中学、普通中学。

  对于广大教师和学生来讲,“人往高处走”是人之常情,向往好的中学可以理解,但对于一些县城特别是落后地区的普通中学而言,大部分学生还得在本地中学读书。作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就应在教育资源上适当兼顾,通过建立完善激励政策,确保各学校师资和生源的均衡、稳定,防止因顾此失彼、厚此薄彼而出现“马太效应”。

  教育的实质在于公平,只有坚持“抓两头”,才能保证做大蛋糕和切好蛋糕,也才能让每个学生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机会。

编辑: 郑晓华
 
在筑梦路上,青年人要做有担当的“勇士”
完善的信用档案,加上公开畅通的发布、查询渠道,相当于为预付式消费陷阱加了“盖”,使得消费行为更加理性。
发生在公民之间就文明议题展开公开的对话,对于整个社会表达体系的活络、文明建设的深化和普及,还是有极大建设性的。
政府网站达到了“最多诉一次”的服务标准,政府推行的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才更完整,更彻底,更令民众满意。
惊悉张永祥老人逝世,深切悼念。朋友在微信上说:“怀念张永祥,实际上是在怀念一种今天的宁波尤其需要的拓荒精神”。
也就是说,医托仅仅是前台演员,抓住其背后与之串通的医生及其雇佣医院才是“坚决打击”的上策。
观点集粹(gdjc)
“隐孕入职”无异于饮鸩止渴
“隐孕”是一种自我保护
观点集粹(gdjc)
“村民说事”:既见花开鲜艳,更期果实累累
“村民说事”,基层民主治理的“象山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