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明州论坛
奥数培训,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7-09-21 09:58:51  稿源:宁波日报

  莫心

  近日,我市某知名教育培训机构发布了“关于学校今后竞赛安排致家长的说明”,宣布其不再主办“睿达杯”“希望杯”数学竞赛,同时将“华赛杯”的组织工作也委托其他机构承办(据9月20日《宁波晚报》)。

  近年来,奥数培训的话题一直很热:该不该这么热?会不会“退烧”?笔者认为,知名教育培训机构不再主办数学竞赛,是顺应时务的聪明之举,也预兆着奥数培训“退烧”是必然趋势。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奥数培训会不会“退烧”,主办数学竞赛的教育培训机构就是那水中的鸭,感觉最灵敏的肯定是它。既然是教育培训机构,它确定行为选择的动因,无疑是市场需求。为何停办数学竞赛?因为数学竞赛的行情不看好。

  今年是浙江新高考的第一年,“出泥才知水深浅”,数学的变化,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命题难度降低,高分学生的数学得分有不少是满分或接近满分。如此一来,数学优势强的学生等于失去优势。二是加分项目减少,靠数学竞赛得奖来加分的几率很小。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明白这些道理,追捧奥数培训的人也越来越少,主办数学竞赛的利益冲动也就越来越小,奥数培训自然会随之“退烧”。

  笔者认为,之前出现的奥数培训热,肯定是有问题的,但错不在奥数培训本身。对于有数学天赋和数学兴趣的学生来说,参加奥数培训是有帮助的;如果不把目标定得太高,压力弄得太大,即使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用奥数题当游戏来玩,也有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路、提高智商,同样受益匪浅。

  奥数培训的问题,首先出在“全员参与”。确实有一些学校的老师在班上“吹风”,弄得学生无论是否对数学感兴趣或是否有数学天赋,都一窝蜂地参加奥数班。奥数班则受制于数学竞赛,只能考虑如何给“吃不饱”的学生充饥,不会照顾如何让“吃不了”的学生消化。有调查显示,真正兼有数学兴趣和数学天赋的孩子比例不超过5%,按照这个比例,奥数班里大多数孩子,其实是在痛苦的陪读、陪练。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与其把时间和精力耗在奥数培训上,还真不如用来玩。至少在健康的游戏中,可以释放天性、丰富知识、增加阅历、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过去的奥数培训,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实际上是一种错位教育。

  奥数培训的问题,还出在与升学盲目挂钩。合理的教育,应该允许有数学天赋和数学兴趣的学生脱颖而出,可以有专门的兴趣班、特长班,但不能在幼升小、小升初的入学考试中引入奥数题目,不能“绑架”学生去学奥数。每个人都应该学一点数学,这个没有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要学那么深奥的数学,这肯定是个问题。高考设置必考科目的做法,其实值得商榷。譬如数学,就有可能将一些“数学零分”的天才学生挡在大学门外。在小学、初中,用奥数选学生,不仅荒唐,而且荒谬。

  奥数培训如何才算“退烧”,笔者认为,至少需要回归两大常态。常态之一是奥数培训和“特长班”挂钩。从需求的角度看,把有兴趣、有天赋的那5%的学生培养好,让他们具有优异的数学才能,成为尖端的科技人才,已经可以满足社会需要。从可能性的角度看,如果培养的目标就是那5%的学生,集中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培养,培养成功的可能性势必要大得多。如此说来,何苦要“绑架”其他学生来陪读、陪练呢?

  常态之二是奥数培训和“兴趣班”挂钩。它适用于觉得数学好玩的学生,只要觉得好玩,主动接受奥数培训的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也只有在这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中,才有更好的效果。学数学使人缜密,过于繁难让人畏而却步,就无缜密可言。

  当“奥数培训”进入如此常态,对于教育培训机构来说,也就不能算是“热”的行情,“退烧”也势在必然。

编辑: 郑晓华
 
在筑梦路上,青年人要做有担当的“勇士”
完善的信用档案,加上公开畅通的发布、查询渠道,相当于为预付式消费陷阱加了“盖”,使得消费行为更加理性。
发生在公民之间就文明议题展开公开的对话,对于整个社会表达体系的活络、文明建设的深化和普及,还是有极大建设性的。
政府网站达到了“最多诉一次”的服务标准,政府推行的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才更完整,更彻底,更令民众满意。
惊悉张永祥老人逝世,深切悼念。朋友在微信上说:“怀念张永祥,实际上是在怀念一种今天的宁波尤其需要的拓荒精神”。
也就是说,医托仅仅是前台演员,抓住其背后与之串通的医生及其雇佣医院才是“坚决打击”的上策。
观点集粹(gdjc)
“隐孕入职”无异于饮鸩止渴
“隐孕”是一种自我保护
观点集粹(gdjc)
“村民说事”:既见花开鲜艳,更期果实累累
“村民说事”,基层民主治理的“象山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