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明州论坛
“168元水果卡”事件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01-18 10:00:14  稿源:宁波日报

  易其洋

  1月15日,渤海银行给银监会、天津市属重要机构等多人以邮寄方式寄送168元水果礼品卡。“168元水果卡”事件曝光后,中纪委震怒,将其定性为顶风违纪,挑战中央权威,要求从严从快处理。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也对此给予严厉批评,市纪委已派6人入驻渤海银行进行专项检查。据称,此事已波及其他金融机构,多家金融机构也开始自查(据1月17日新华网报道)。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刚刚开好,明确提出“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言犹在耳,就有人按捺不住,明知故犯、顶风而上,这不是过日子过糊涂了,就是“活得不耐烦”了。渤海银行如此公开“送礼”,就是自个儿往枪口上撞,惹得中央纪委震怒,明令从严从快处理,自在情理之中,实属咎由自取。至于有人议论,对于“168元水果卡”,值不值得如此“大动干戈”,渤海银行因此被严查冤不冤,在我看来,十八大以来,高压重拳反腐之势一年紧似一年,这早已不该再是问题。

  倒是有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那就是,“168元水果卡”事件,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网上搜索一番,除了“据媒体报道”一句,此事何以被发现,便无从寻找答案。无从寻找答案,却可以推测一下。

  一是有人举报。以邮寄方式送水果礼品卡,而且是寄给对自家有管辖权的上级部门的领导,可谓明目张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人在玩啥猫腻。无论是知内情的银行员工、看不惯的经办人员,还是留心眼的邮局职员,只要一个举报电话,按现在纪委“有腐必反,有案必查”的原则,必定会查个“底朝天”。

  二是媒体发现。媒体记者不太可能等在邮局“逮个正着”,却可能在接到读者线索反映后顺藤摸瓜,拔出萝卜带出泥。再说了,现在自媒体那么发达,只要有人偷偷拍张照片,留个证据,实名或匿名发条信息,必定会引来网友“围观”,纪委不知道都不可能。

  三是同行揭发。网上资料显示,渤海银行名头不小:1996年至今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唯一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家发起设立阶段就引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中资商业银行,第一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就是这样一家银行,却也干出这样的“蠢事”,足见送礼办事已成习性之说不假,革除陈规陋习、正风肃纪之难。网友戏言,送168元水果卡,足见“银行竞争压力真是大,都被逼到这样送礼了”,“银行现在也没余粮呀,从送礼金额上很容易得知”。市场竞争无情,同行就是冤家,你敢胡作非为,就难保人家不“见机行事”。

  当然,推测终究只是推测。事实如何,媒体报道没有明言,恐怕只有“知情者”知道了。而我之所以要推测一番,只是想说明,为人做事,要看得懂时势,由着自己的性子刻舟求剑,或抱着侥幸心理一意孤行,很可能“摊上大事”,吃不了兜着走。再就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再小的事也可能让自己栽大跟头。还有,不管这事儿是怎么被发现的,也不管“发现”“揭露”这事儿的人是何动机,我们都应该向其致敬。只要大家竖起耳朵、擦亮眼睛、放大胆子监督检举,“再小再暗”的腐败行径,恐怕也难逃被踩住“狐狸尾巴”的命运。

  年关近了,“送礼风”的高发期又要来了。“168元水果卡”事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是一记响亮的警钟。无论是想送礼的,还是想收礼的,都应该引以为鉴。

编辑: 郑晓华
 
“环保冲击实体经济”!吓唬谁呢?
让列入名单的高校居安思危,让未能入选的高校看到方向与希望,真正激活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池春水。
相关征收机关也应当亲自出面,究竟是如何拆迁的、到底补偿了多少等问题,给其他拆迁户一个交代,也给公众一个说法。
发展租赁住房,具有平抑租金、房价乃至地价,促进楼市租售结构走向合理等多重意义。但也要汲取过去的某些教训。
在筑梦的路上,青年人要做有担当的“勇士”,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成功,便汇集了做大事的“能量”。
观点集粹(gdjc)
“拦高铁等老公”的执法软硬之辩
别把阻碍高铁发车当作“小恶”而放纵
观点集粹(gdjc)
“雪乡宰客”,不宜轻言“只是个案”
以刮骨疗毒勇气重建,让游客安心跨过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