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依元
二十大报告强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8个字,清晰宣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治党治国理念。
《尚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说“修己以安人,安百姓”;孟子主张“民为贵”;朱熹指出“盖国以民为本”。“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典出西汉思想家刘安《淮南子·汜论训》,《史记》和《战国策》也分别提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治国是有规律的,那就是利民为本,政令教化是有法则的,那就是有令必行。这些典故,体现的是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的传统思想。
人民,是贯穿二十大报告的核心关键词。据统计,报告全文提到“人民”105次,“人民至上”则被多次强调。人民性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属性。我们说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其来有自。这是党的立身之本、执政之基,也是我们党克服各种困难的强大动力。
回顾新时代十年奋斗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千年梦想;抗疫中坚守“生命至上”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与改善民生;还百姓蓝天白云;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党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时刻不忘人民,呼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中蕴藏着创造历史的伟力,新时代伟大成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拼出来的,人民幸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温暖的底色。
坚持人民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十大报告强调“五个必须”,第一个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即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形象地说,就是“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守人民之心,养人民之魂。
十年来,宁波在利民为民方面创造了不少亮点。比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充分体现“文明城市人民建,文明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爱心城市”与“幸福宜居城市”美誉度不断提升;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年征集并办成众多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四好”农村公路,等等。核心就是,一诺千金为民谋福祉,一往无前为民谋实事,一以贯之为民谋福利。
以往成就的取得靠人民,未来奋进更得靠人民。二十大报告在谋划新蓝图时,念念不忘人民:实现党的中心任务离不开人民,要带领各族人民去奋斗;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发力;统筹规划乡村振兴、收入分配、就业、社保、住房、环境、“一老一小”等,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保体系,实现全体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文艺坚持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等等,充分彰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这是一场新的赶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迈步新征程,我们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