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铎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体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是产业工人,亟须引导更多产业工人走技能成才之路。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出台适逢其时,意义重大。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重要基础,是促进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奋斗者”号探深海到“天和”核心舱入九天,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用沉潜匠心与精湛技能,让“中国制造”“中国建造”震撼世界,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挺进。技能人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跑道上全力奔跑,已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联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最核心最基础的劳动要素。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2亿,占就业总人数的26%,而高技能人才总量在6000万人左右,仅占技能劳动者的30%。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入发展,如何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是直接关系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国,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重视、关心、尊重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人才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聚焦“高精尖缺”锻造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技能人才保障。
大国之路,匠心筑梦。各地应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职业院校培养上的基础性作用,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资源和服务供给。建立技能人才职业等级制度和多元化评价机制,完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机制,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激活各类技术人才的“一池春水”。大力提升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落实技能人才社会地位,让广大技能人才更有保障,不断增强技能人才获得感。广大产业工人要增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争做建新功立伟业的主力军、本领高能力强的奋斗者。
新时代需要高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技能人才。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拿出真招、实招、硬招,让更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让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竞相涌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贡献技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