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头条推荐
“1米高度”弥补城市建设儿童视角缺失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2-12-06 09:24:57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戴先任

  近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导则》提出,要以公益普惠为原则,坚持“1米高度”视角、寓教于乐内涵、安全环保标准,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12月5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关爱儿童,已经形成了全社会共识,如果儿童视角缺失,会让城市建设缺失了一个重要维度,不利于推进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也不利于为孩子们营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导则》提出,要与15分钟步行出行范围相衔接,构建儿童友好街区空间;社区优先配置满足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日常需求的服务设施、游乐场地和步行路径,托育服务设施每托位建筑面积不应少于9平方米,幼儿园建筑面积不宜小于2200平方米;社区应结合游园、口袋公园等增设儿童游乐场地,并配置游乐设施以及看护人休憩设施,新建居住区的儿童游乐场地面积不宜小于100平方米。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游戏活动空间,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导则》还提出了“儿童参与”的概念,倡导儿童参与街区墙面、植物等涂鸦美化活动,建立儿童需求从表达到落实的全流程、长效性机制。公共事务赋予儿童优先权,让成人世界重视儿童的声音,这一方面给了广大儿童表达自身诉求的机会,能让这个成人所主导的社会,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从而更有利于解决涉及儿童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孩子们的一种“锤炼”,能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城市的“主人”。另外,这也能引导与促使家庭、学校懂得尊重孩子们的权利。

  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站在儿童角度审视城市发展,坚持“1米高度”视角,公共事务赋予儿童优先权,还要让儿童成为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这样的城市以儿童为本,让儿童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更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1米高度”视角,标注了民生新高度。推进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就是在加强民生保障,增进民生福祉。这弥补了城市建设儿童视角缺失,也弥补了城市治理短板与盲区,同时还拓展了民生视角。

  让城市变得更宜居,更温暖,更人性化,这就是在做大做好“民生蛋糕”,是城市治理的应有之义、必有之义。不管是儿童群体,还是老年群体、残疾人群体等特殊群体,都要保障他们对于公共事务的“话语权”,都不能忽视了他们的诉求和权益。

编辑:郑晓华
 
专题:深学笃行二十大精神
· “席地而坐”是公共服务的精细化伸展
· “刮腻子”刮出世界冠军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 “共享物资站”邻里共同体意识让爱流动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