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仁
“港口是最大的资源,开放是最大的优势”。回顾过去,宁波靠开放“起家”,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城市地位日益提升;立足当下,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和扩大开放;面向未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仍应打好“开放牌”。概而言之:“拼经济”,必须继续打好“开放牌”。
开放,与城市发展的关联度究竟有多大?有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每3个宁波人中,就有1个是做外贸生意的。这个比例准确与否或许有待考证,却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和反映了现状。更权威的数据自然是有的。比如,按照外贸业务量计,宁波进出口额去年就已突破万亿元,是全国万亿外贸第六城,全市有实绩的外贸企业2.4万家。截至去年底,宁波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有1.65万家,在全球建成200多个海外仓。这些数据说明,开放,确已成为宁波城市的打开方式,这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拼经济”奠定了基础、创建了条件。
谈到开放问题,社会上有一种疑虑,认为强调“双循环”战略,是不是要放弃开放优势?这是一种误读。当前,全球经济已经高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外开放没有回头路,只能更上一层楼。关起门来搞建设,是没有出路的。“双循环”旨在有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打通两个渠道,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更高层面的良性互动,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大的空间。因此,新时代的开放,应当是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拼经济”,当然要坚定开放的决心不动摇,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开放,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推动开放。
“在开放中发展,在发展中开放”,这是一条必由之路,也是一条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始终把开放纳入城市发展战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谋划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到“十三五”谋划建设“国际港口名城”,再到“十四五”谋划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都充分体现了开放这个关键元素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站在新时代的“风口”,宁波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机遇,一个是中东欧合作平台的搭建,一个是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的创建。这是“拼经济”重要的抓手,也是宁波面向未来登高望远的“梯子”,需要举全市之力推进。
当下而言,应立足服务国家政治、外交和经济发展大局,着力提升中东欧合作示范区创建的层次,在贸易投资、产业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取得一批新成果,使宁波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交流的重要门户。应聚焦“一枢纽三中心一示范区”功能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亮点特色,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积极争取更多政策层面的先行先试。应着眼“大招商、招大商”,打出更有力的政策“组合拳”,吸引更多世界500强企业来甬布点和投资创业。
“拼经济”、打“开放牌”,企业是主力军。目前,宁波舟山港的航线网络已遍布全球,货物吞吐量连续13年居全球首位,“港通天下”已经成为宁波名副其实的“金名片”;宁波有一大批先进制造业企业,产品覆盖机电、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领域,这些是我们的优势。“拼经济”,应进一步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条腿”走路,“千军万马找市场”,千方百计求合作。近段时间以来,宁波有大批企业走出国门,赴境外开展“百团千企万人”拓市场促招引专项攻坚行动。有的正在和新老客户洽谈,有的已拿回了新年度的订单。助推开放质量“大提升”,需要多一些这种线下的“大交流”。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拼经济”、打“开放牌”,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更加重视营商环境的优化。作为地区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之一,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打造开放型经济、提升对外开放层次与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围绕优化投资环境,以数字化为引领,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改革,全面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