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评论大赛
这一口糯,何以“黏”在宁波人心底?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3-01-09 13:02:55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茹斯未

  每逢佳节,总有那么几样食物特别应景,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其中,汤圆出现的频次,无疑是数一数二的。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无论身在何方,汤圆都寄托我们对团圆的美好希望。虽说汤圆各地都有,但,有网友表示,吃过宁波汤圆的,世界上就只分两种汤圆了:宁波汤圆,其他汤圆。这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宁波汤圆之深入人心由此可见一斑。

  (一)

  宁波汤圆叫人念念不忘,这与它的做法尤为相关。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用当地盛产的一级糯米磨成粉做成皮,猪板油剔筋、膜,切末斩碎,放盆中加白糖,芝麻粉拌匀揉透,搓成猪油芝麻馅心小圆子。下锅煮熟后,表皮呈玉色光泽,撒上桂花即成。

  南宋丞相史浩在《粉蝶儿·咏圆子》中写道:“火方然,汤初滚,尽浮锅面。”还有南宋词人周必大在《元宵煮浮圆子》中写道:“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说的都是汤圆,糯米白皮,芝麻乌馅。可见汤圆源远流长,其做法延续至今,被称为吊浆技法。由此,宁波汤圆以其色白发光、糯而不黏而著名,这一口糯,虽不黏牙,却“黏”在宁波人心底。

  (二)

  这份黏,源自宁波人千百年来对宁波老传统的眷恋。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里,有世界最早的稻谷发现地余姚河姆渡遗址,稻作农业成为了当地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并对这一地区独特的观念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民以食为天”,宁波汤圆最不可或缺的食材原料就来源于此,沧海桑田,初心不改,米食特产,流香千年。

  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港口之一,数千年来无数船只扬风起航。中国近代最大的商帮宁波商帮,踏着徐徐展开的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被后人简称为“宁波帮”。宁波汤圆正是伴随着宁波帮开拓奋进的步伐,也不断走向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成为宁波帮人士心底无法忘却的甜。其软糯和韧性交织的口感、一丝不苟的制作工艺,也成为了宁波帮精神的象征,黏性、仁厚、务实。更重要的是,对于身在外地的宁波游子来说,这汤圆寄托了他们思乡团圆之情。

  这里,有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世界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在天一阁馆藏的《天一阁集》中,记载了天一阁创始人范钦创作的元宵节相关诗句,描绘了宁波人的元宵习俗。宁波老话讲“上灯圆子落灯面”,与此相呼映照,指的就是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时光荏苒,天一阁这座文化富矿,见证了宁波人的爱国赤心和乡土情怀,这一份温度,如宁波汤圆的滚烫芝麻馅儿,火热,澎湃。

  (三)

  可以说,宁波汤圆映照了宁波人的性格底色,也陪伴着宁波人在大江大河的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

  就拿宁波汤圆老字号品牌“缸鸭狗”来说,该品牌起于20世纪初,百年风雨,缸鸭狗从城隍庙街口一家无名的露天小摊一步步发展,成为宁波人的心头好,但它也曾在2000年初一度面临倒闭危机。对此,缸鸭狗在危难之际逆流而上,求新求变,用更加先进科学的现代管理体制和更加丰富多样的产品,再次勇立潮头。唯一不变的,是缸鸭狗对食材用料的把关,对手工搓汤圆的坚守,用手心的温度替代冰冷的机器。2012年,缸鸭狗汤圆被省文化厅授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缸鸭狗的发展历程,是宁波汤圆历史的缩影,更是宁波人一路披荆斩棘的写照。

  回顾近年,宁波经历无数高光时刻:第12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六连冠”,轨交里程破100公里,年度GDP排名跃至全国第12……这些惊人数据,无一不让人想起宁波汤圆赋予的宁波底色,其身洁白无暇,其形柔软坚韧,可谓是外观内敛沉静,内心热情奋进。

  来宁波吧,吃一口宁波汤圆,走一趟宁波老城,感受宁波人“黏”在心底的甜。

编辑:郑晓华
 
专题:深学笃行二十大精神
· “席地而坐”是公共服务的精细化伸展
· “刮腻子”刮出世界冠军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 “共享物资站”邻里共同体意识让爱流动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