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亚维
小学时,我家附近有一条无名的小河,不宽的河面上植物拥挤着生长,像是一块绿色的毯子,严严实实地盖住了水面。夏季天热时还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上学或是散步路过,我总是深吸一口气,憋着气快速冲过,长期下来,体检测试中我的肺活量居然提升了不少,也算是“因祸得福”的意外之喜了。后来,偶尔会看见有人划着船在河里打捞,有时河里还会冒出泡泡,好像有谁在河面下呼吸,让我惊奇不已。
上了高中,我在地理课上学到原来这叫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水质污染现象,那些泡泡也并不是有人在河底“居住”的证明,而是在往水里注氧,是一种防治污染的方式,算是解开了我多年的困惑。就这样,我与这条小河共同成长,直到搬家、又去外省上了大学,多年后再见到它,水面已经重新露了出来,变得清澈;河道两旁种上了柳树、修起了游步道,不少居民在这里散步、健身,原本需要憋着气才能经过的路段,现在居然成了“吸氧胜地”,我不由惊讶于它的变化。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已不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题。这十年,宁波将这道题答得漂亮:2021年,宁波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了95.9%,13个县级以上“大水缸”水质100%达标,因土壤污染引发农产品超标事件“零发生”……空气、水源、土壤,这些环境因素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当一个个数据摆在眼前,改变与提升方显得尤为鲜明,令人惊叹。
不仅如此,宁波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更拿足了这一题的“附加分”:北仑区举全区之力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曾经偏于一隅的贫瘠海岛“摇身一变”,成为长三角区域“独一份”的近海蓝色海湾,并带动沙滩公园、万博鱼游艇会、冰雪大世界等一批旅游项目落地。蔚蓝海湾与充满度假风情的沙滩,这个“黄金CP”对游客有着非凡的吸引力:仅梅山湾沙滩公园一个节点,年均接待游客就高达100万人次,生态旅游收入超亿元,带动新增就业岗位3000余个,生态环境向经济发展转化的可能性已被充分论证。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机制应该如何持续?关键还是在“人”。政府领导是核心:引导扶持一批绿色产业,“根治”“喊停”一批高污染企业,以健全严密的法律制度保护好“绿水青山”。市场主体是关键:以市场为导向,变绿色资源为绿色资本,让“看不见的手”将资本调配到合理的位置上去。群众参与是基础:环境的改善离不开群众,良好生态的维持同样需要全民参与,一方面要创新宣传普及手段,提升居民个人素养与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群众成为生态保护、环境提升的“智囊团”。科技创新是助力: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减污降碳和负碳技术等绿色科技领域研究,用“硬科技”为绿色低碳发展“撑腰”。
从一条小河说起,它的故事却远远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在党的二十大“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目标引领下,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将会越来越鲜明,生态共富的道路也将越走越宽阔。也许,未来会有更多的游子和我一样,在故地重游时蓦然惊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