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在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今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一番语重心长的寄语值得广大青年铭之于心、践之于行。
生逢伟大盛世伟大时代是人生之幸。
君且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发展磅礴巨变,R&D经费投入比2012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11.7%,专利授权数相较2012年增长2.7倍,高新技术企业从5万家增长至33万家。不论是“天问”“天眼”“天和”,还是“悟空”“嫦娥”“蛟龙”等一大批大国重器闪耀世界科技舞台。中国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第一、高被引论文数排名世界第二,科研“硬核”实力正从“点”的突破迈上全面系统提升的新起点。
一部中国近现代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科学家报国史。
成才须有青云志、不负报国赤子心。在忠诚为国、科技创新的赛道上,爱国热忱始终在广大青年知识分子血液中传承涌流,从“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的钱学森到“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的黄大年,从李四光、华罗庚、邓稼先等老一批“海归”到南仁东、钟扬、刘永坦等新时代科技工作者,他们胸怀祖国、淡泊名利、不怕牺牲、向险而行,勇毅突破科研路上的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以一项项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断刷新中国高度、中国速度、中国深度。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逼催”。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知识创新进入空前密集的活跃期,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动辄挥舞断供、脱钩、制裁大棒,在国际上窜联勾结成围堵中国的所谓“科技联盟”,在芯片、光刻机、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卡脖子”,刻意设置“阻拦索”,妄想遏制打压中国科技发展和产业进步。
关键核心技术绝不是等来的、要来的、换来的,从羡慕到骄傲,从仿制到创新,从产业大国走向产业强国,必然还有很多激流险滩要闯,只有扛鼎冲锋跑在前列,才能经受住“疾风骤雨”的考验。譬如,宁波江丰电子是在芯片超高纯领域里的全国冠军,数十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业团队通过16年的“面壁”攻关,“像揉面一样揉金属”,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为“中国芯”提供了“硬支撑”。
眼下,对于肩扛伟大复兴使命的广大青年知识分子而言,将奋斗的接力棒牢牢抓在手中,就必须始终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清醒头脑、耐住寂寞、自强不息,在原始创新、颠覆创新、协同创新上再加码发力,兢兢业业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真正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出发点落脚点,谱写好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科学虽无国界,但科学家必有家国。要涵养“大我”情怀,做到“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紧跟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创新方向,铆定长期战略目标,在各类“隐形战场”叠梯架桥、聚智合力,不断突破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空天科技等前沿阵地。要秉持“求是”精神,择一事终一生,无论外界如何躁动、周边怎样嘈杂,都应红专并进、心稳神凝,坚持“学术本位”理念,为高质量发展谏真言、献良策。要恪守“正道”品格,克服浮躁情绪、摒弃急功近利,少做修补性、跟随性、“短平快”研究,不做“跟风”“蹭热点”式的论文,多在薄弱学科、冷门学科、交叉学科下苦功,甘坐“十年冷板凳”、勇闯科研“无人区”,奋力实现前沿科技领域“从0到1”的质变突破。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广大青年学者和科技工作者恰如喷薄而出的朝阳,谨记报国之志,赓续红色根基,始终聚力科技前沿、勇攀科研高峰,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途中再立新功、取得佳绩,让青春焕发更加夺目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