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悦
改革开放初期,宁波被列为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此后的40年间,宁波从曾经的渔港小村发展成现在的窗口大港,从曾经的浙东小城发展成现在的滨海大都市……这一路走来,宁波依靠着港口的地理位置、国家的开放政策、制造业的迅速发展。然而,如今面对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这一目标,不是修修补补、刻船求剑就能实现的。宁波的制造业需探寻新的道路,推进发展动能变革,进行“数字化改革”,迈向“智”造未来。
2022年前三季度浙江各市GDP排行榜中,宁波紧追杭州,以GDP总量11206.99亿排名第二,占全省GDP总量超过20%。然而将宁波放在全国城市经济赛中,宁波的处境并不乐观——目标城市在发展,后来城市在追赶。面对这一情形,联系宁波产业实际,可以得出创新水平不高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首要因素。如何提高城市创新水平?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具体应该怎么做?欲创新,政策与企业两方面是最需重视的。
用“‘智’治”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是首要任务。
宁波以港口位置与开放政策形成外向型经济,将制造业作为根基,深度融入国际制造产业链。在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名单中,宁波赫然位于榜首,以63个单项冠军位列全国第一。然而宁波的“单项冠军”企业纵然发展较好,竞争力强,但根据宁波整体经济发展与制造业产业未来情景来看,相关本土企业仍然较少,仍有大量领域未被发掘,面对疫情冲击、国际形势突进等大环境条件,宁波本土产业进入滞留环节,制造业整体呈现被动形态。在这一情况下,政策引领是首要的,如何引领,则要以“智”治,对不同领域、不同形态进行针对性的产业结构调整。
针对“单项冠军”企业,相关部门重视起企业未来发展图景的规划,利用政策提供贸易平台,支持企业与产品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助力“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规划企业技术研发园区或产业孵化基地,推进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利用技术与技术的融合把握好企业集群发展,从而推动宁波核心企业经济的活力涌动。而面对未被发掘领域中的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谋划制定企业培训和发展目标,以制定政策作为引领方式,激发本土企业的创造力,如由冠军企业进行延伸,打造完整产业链,本土企业加入其中进行产业互补,让这类本土传统企业针对性地、目标明确的、创新地进行转型。
用“智能”技术推动制造业创新是重中之重。
企业要将火车头驶向科创,建造高能技术策源平台,可以以“数字”进行统称形容。我们将眼光放至深圳这座同类城市,从产业大区到数字经济、数字城区、数字治理“三位一体”齐头并进,全域数字化正赋能深圳核心竞争力。如深圳京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业内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的标杆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京泉华带来了可视的巨大经济发展——在车载磁性器件制造流程数字化的2020年至2021年,销售额从1.8亿元增长至3.2亿元。
因此,推动宁波踏浪而行,“数字”这件事,正是当务之急,要走深向实。宁波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超常规发展数字经济。”近五年,宁波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施858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系列高能级平台落地,正全方位地进行着“数字化改革”。宁波实施智能化改造制造业计划,加速壮大数字化企业群体,推动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宁波这一艘均轮,以“智”为浆,驶入高新科创制造深水区,现代化“智能”大都市正渐成型。
宁波要推进“六大变革”,打造“六个之都”,创新便是第一驱动力。创新离不开“‘智’治”,针对性进行调整即“智”;创新离不开“智能”,高新技术发展即“智”。科技时代下,宁波以突破性、创新型、发展性的面貌应对挑战,进行全面“数字化改革”,撬动宁波产业发展,形成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应有的产业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