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立
今年的春晚舞台上,小品《坑》讲述了一个糊弄、躺平式的干部在工作中不思进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面对领导和面对百姓的时候采取全然不同的态度,笑料十足又令人感慨。
小品带给观众们欢乐与笑声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了部分基层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不肯干也不敢干、卷起袖子在一边看”的现象,受到诸多观众的好评。
文艺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规律。必须清醒看到,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现实中,少数基层干部当了和尚不撞钟,以“虚”字当头、“空”字挂帅,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只喊口号“唱空城”、拈轻怕重“做样子”、庸碌无为“混日子”、回避矛盾“绕弯子”、不批不干当“陀螺”、“干或不干得算账”、“不廉不勤,贪了也不干”,等等,诸如此类“躺平”现象,应当引起各地各部门的足够重视和高度警惕。
“躺平式干部”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危害极大。不仅会误时误事,也破坏了营商发展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影响实干者的士气,损害党员干部的形象。
治理“躺平式干部”,根本上就是要坚持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压实责任,加大对干部作风和工作实绩的考核、检查力度,强化结果运用,激励担当作为,铲除“躺平”土壤。既要正向激励,让干部“不愿躺”,也要精准问责,让干部“不敢躺”,只有这样,才能造浓担当实干氛围,引领广大基层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在忠诚履职尽责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春晚小品《坑》广受欢迎,映衬民心之向背,既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得人心的最好诠释,也是对进一步锤炼基层干部作风,强化实干担当的深情呼唤,更是对“郝主任”们的警示:“为官避事平生耻”。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在全面从严治党越来越严的新形势下,倘若仍然有人执迷不悟,甘愿当“躺平式干部”,党和人民绝不会答应,结果必然是被“打板子”“掉乌纱”“挪位子”,自食其果、后悔不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