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鸣
兔年央视春晚,最受观众好评的小品非沈腾、马丽等主演的《坑》莫属。沈腾在《坑》中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名“不担当、不作为,不肯干也不敢干,卷起袖子在一边看”的“躺平式干部”郝主任,令人难忘。同时,又不由自主地联想起身边郝主任式的“躺平式干部”。
口若悬河、能说会道,推三阻四、不愿担责的郝主任,相信也有过青葱年华,有过奋斗岁月,不然很难理解20年前就升任正科级主任。那么,他是怎么从一个风华正茂的有为干部,成为“躺平式干部”的呢?分析其中原因,对于防止和避免“躺平式干部”蔓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也许不无裨益。
如同“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在政治上求进步的干部也不是好干部。一个人一旦进入仕途,无不把政治上进步作为追求的目标。但金字塔型的领导干部配置,越往上位置越少,难度也越大。当上正科级的郝主任想必也有一般人的心态,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再上一层楼。然而,当他看到能力水平不如己的张三,凭着与上层的关系和靠山得到提拔,他的心理开始失衡、失落,觉得干得再好不如关系重要。但来自平民家庭的他,又去哪里找关系、寻靠山呢?
郝主任虽然仕途受挫,但并未彻底失望。单位里盛行论资排辈,慢慢熬吧,总有轮到自己的那一天。然而,后来的路径并未按照他所想象的那么行进。相同资历的人,有的提了实职,有的安排了虚职,还是没有他的份。特别是后来,单位干部任免制度改革,重实干、重实绩,凭资历已经不行了。郝主任想的不是在其位谋其政,共产党人不是为做官,而是为做事,便选择了躺平。
郝主任有句口头禅:“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不知道这句话是郝主任自身教训的总结,还是对社会现象的概括。但不得不承认,在一些地方或部门,的确存在“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说的”现象。要干事、干成事,必须付出极大努力,承担重大责任。在强调责任意识的当下,一些党员干部害怕担责、追责,往往选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遇事绕着走,矛盾向上交,责任向下推。郝主任很有可能受这种现象的影响,或者片面吸取了某人因工作失误被追查责任的教训,却不知不做才是最大的错误。由于“躺平”不做,该填的坑没填好,让新上任的马局长跌入了坑里。这导致郝主任当不成,回家彻底“躺平”的结局。
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和轮岗制,目的是培养锻炼干部,调整不合适、不称职干部。郝主任却在同一单位同一职位上一待就是20年,上级部门似乎把这个人给遗忘了。倘若一个人在同一职位待久了,往往产生惰性。郝主任对本部门的工作流程、套路是熟悉的,与部属的关系处理得也不错,有的部属还能干些实事。在通常情况下,单位的正常运转没有大问题。这就为郝主任的“躺平”提供了条件。
小品《坑》在观众中引起反响,说明《坑》直面社会现实,触到了观众的痒点。社会上的“躺平式干部”,大多不贪不腐、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悠然自得,快活自在。对这些人,群众意见很大,组织似无办法。从郝主任成为“躺平式干部”的过程中,不难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对“躺平者”说不,为担当者叫好。只有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对揽功诿过、避重就轻、不思进取、不愿担责的各类“躺平”早发现、早纠正、早查处,才能让“躺平式干部”失去生存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