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正文
告别“低头族”过个“走心年”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2-10 14:49:29   稿源: 人民网-观点频道

春节回家,你会带上什么礼物,给父母,给家人,给亲朋?

早过了物质匮乏、物流不畅的年代,交通网络、连锁商业、电子商务互联互通,五湖四海的风景旅程、千里之外稀奇古怪的八方特产,拨个电话动下鼠标就可在家坐等送货上门,回家的人们再也不用大包小裹手提肩扛、东贩西运,想给家人朋友带上一两件他们需要又能引发节日惊喜的新鲜别致的礼物,也越来越难。

家里的老父老母,其实只有一个愿望:什么都不用带,只要带上你们自己回来,就好。

逢年过节,从紧张忙碌一成不变的工作节奏中停摆,阖家团聚,原本就是中国传统,“常回家看看”、“最大的孝顺是陪伴”的观念,近些年来也逐渐深入人心。但是,扪心自问,踏上归程或是身在家中的你,真的做到“带上自己回家”了吗?

微信圈里,有人刚刚转发一则“教养帖”,集中了几十项在中西方社会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待人处世基本行为规范、礼貌礼仪,比如在饭桌上不要只盯着吃自己喜欢的菜,不顾他人;比如将刀、剪等锐器递给他人时,要将尖端向着自己;比如行路中的谦让,同行时让老幼妇女和宾客走在更安全的内侧;比如聊天说话时,要双眼注视对方,认真倾听,不要走神敷衍或随意打断……每一种礼节习惯的缺失、自私粗鲁的盛行,或者都令人痛心疾首,但在我看来,今天的“教养帖”里,最需要“置顶”的,是一条新规则:在约会、交际场合,务必放下手机,不做低头族——请将你的眼神和注意力从手机世界拔脱出来,多与身边人对视、交流,而不是目在神游、心不在焉地敷衍他们。

春节回家的日子,尤其如此。

从游戏到聊天软件,从电影电视剧到新闻八卦,手机彻底变为移动多媒体娱乐终端,越来越多的人们随之变成整天埋头于小小手机屏幕的“低头族”。有统计称,每个中国人平均每天要碰触150次手机,京津沪深等一线城市人均每日使用手机时间都在五六个小时以上,脱离手机几分钟就会惶惶不安,生怕漏掉了什么信息。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段子的流行,充分说明了手机依赖症已是当下多么严重的社会流行病。

从短信、微博到微信,越来越方便也越来越丰富的手机世界,也正在侵蚀春节团聚那浓浓的人情味。年夜饭上桌,我们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拍照上传、发表瞬时的心情感言,随后的餐桌上,可能便是戳着各自的手机去搜寻自己喜欢的内容,或与朋友甚至陌生人交流,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好吃多吃点”的殷殷叮嘱里有心无意地回应几句。即使是全家同坐在电视机面前,你可能也再难兴致勃勃地和父母们一起聊聊对节目的看法,因为低头在玩手机,或吐槽春晚,或忙着向远方的客户或熟人短信、微信拜年。

跨越千山万水,冲过春运窄路,回到家里的你,究竟有多少时间,是完完整整、全心全意地交给了面前的父母亲人、同学朋友?有多少时间,你是一边扫视着手机、浏览着微信微博、手指翻飞地打着游戏,神游于其它时空中间,一边随意支应敷衍着父母的问话、同学的聊天?春节长假,说长不长,有多少时刻,你仔仔细细打量过父母的面容,认认真真与他们对视、对话,设身处地为他们的生活着想,将你的心完完全全安置在了家中?

比你的身体回家更重要的,是让你的心回家。转发别人写就的半通不通、过了五分钟温热就忘到脑后的心灵鸡汤,远不如给身边人一段认真倾听的时光、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更有益处。面对面的交流,仍是人和人之间最有质感也最温暖的方式。

手机与网络原本是要用足人们碎片时间的工具,但眼下,它们的存在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支离破碎,在不同信息之间不停跳跃的结果,是时时处处只及浅表片断,无暇深入,不能通达,精神世界也失去了完整独特的自我发展可能。

能不能从这个春节开始,让我们少一点手机和网络,多花一点时间,跟自己相处,和父母团聚,与朋友相乐,过一个“走心”的年?

 

姜泓冰

编辑: 沈媛仪
 
彻底的“除夕入假”,何以一再吁求而不可得?
·“无油可加”不能光打油企屁股
·强奸or通奸 徽官唱的哪一出?
·没必要对春晚“三不用”说三道四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摆正良知和孝道的天平,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一道人生黄花菜。
辣评(lp)--稿件模板
    春节是“情”味最浓的时候,而“法”似乎只是一种冷冰冰的约束性规范,在春节之间谈法律好像有些不合时宜。
辣评(lp)--稿件模板
    教育不是大工厂,学生不能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素质更该是多彩纷呈的、个性鲜明的、“春花秋月各一时之秀”的七彩世界。
观点集粹(gdjc)
治好“恐归症”不能单靠亲人的召唤
“没脸回家”的年轻人应得到关注
观点集粹(gdjc)
2015羊年春晚,期待新变
评价反腐相声还请回归文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