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正文
“新三字经”流行有其存在的道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7-30 09:50:48   稿源: 红网

东北花大袄让毯星张馨予一穿而红,九零后、零零后会说“城会玩”,意思是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等最近流行的各种秀,一句“然并卵”足以秒杀你,意思就是努力做的这个事,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秀分快,直膝箭,前高能,快撤离,虽不明,但觉厉……这是最近网上流行的“新三字经”。所谓的“新三字经”作为当前部分青年中流行的一个段子,有其流行的小部分人群,并没有在全部人群传播,符合语言传播规律。对于“新三字经”之类的网络简单词语,如果有足够的生命力,就可能流传下去,而一旦失去了存在的环境,那么可能就会很快消失、消亡。

语言是一个非常微妙的东西,中国历史上,匈奴、鲜卑、狄、羌、蒙古、满等民族都有建立国家的历史,有的民族还统一国家数百年,这些民族的语言甚至成为过官方语言,但是,最终流传至今并成为官方语言的还是汉语,很多语言都消失了。之所以会如此,并不是说官方强制民众去用什么语言,而是民众最终选择什么语言,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同意用强制方式限制语言的一个原因。

如果说“新三字经”在部分青年中流行,是因为省力省事,我看未必。倘若谈文字言简意赅,现代汉语显然没有古汉语有优势。像欧阳修说的“逸马杀犬于道”,而用现代汉语,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达到六个字能说明如此丰富信息的。在“新三字经”里,文字虽然简单,但是,如果没有注解,一般人初次看到,还是没法弄明白什么意思,和古汉语的言简意赅无法相提并论。

谈起网络语言,让我想起了前些年的流行语“大哥大”、“BB机”,这些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开始流行的通讯器材,当时基本是家喻户晓,而现在的90后、00后青少年,已经根本不知道这些名字,更没有见过实物。时代的变迁,引发了通讯工具的变化,最终一些语言文字逐渐从流行变成了历史,这就是一个语言文字盛衰的过程。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就有其存在的道理。青年们使用“新三字经”只是在特定环境下,偶尔用之。就像初学英语的学生,用汉语交谈过程中,突然蹦出一句英语或者一个英语单词,而整个对话则无法用“新三字经”的体式完成。所以说,对于这些语言,大家无需特别关注与担忧。

文/张洪泉

编辑: 沈媛仪
 
首富王健林夫人涉嫌内幕交易为哪般?
·被拐女郜艳敏的故事:纠结的救赎
·干部"能下":治理为官不为的利刃
·取消漫游费何时延伸到全国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每一次安全事故的追责,基本上都是到单位和企业为止。而根治的方法,是要首先追究监管者的责任。
辣评(lp)--稿件模板
    没有某些银行长久以来给公众留下的“霸气形象”,恐怕就不会有今日面对客户输密码被电击,居然引爆嬉笑怒骂的“带气网议”。
辣评(lp)--稿件模板
    “拖延是行情”的偷工减料和投机取巧,恰似一味“慢性毒药”,只会让一些家政公司在激烈竞争中,步入每况愈下的发展“死胡同”。
观点集粹(gdjc)
高温袭来,制度不能玩“潜伏”
绿豆汤≠高温补贴
观点集粹(gdjc)
高铁赠饮不能糊涂收尾
动车停供瓶装水:非一瓶水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