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马童
炎炎夏日,不少市民都懒得做家务,家政公司的保洁阿姨最近很“热销”。不过,厦门李女士在请了多个阿姨以后,却越来越困惑:同样一间房子,有的阿姨要打扫5个半小时,有的却2小时就干完了。遭遇家政阿姨磨洋工,已非鲜见之事。一名保洁阿姨甚至自爆:“做慢一点,客户一般也发现不了,拖个一小时几乎是行情。”(7月28日《海峡导报》)
有道是“一分价钱一分货”,而家政服务爆出“拖延是行情”的偷懒内幕,恐怕也早已不是厦门独有的服务打折现象。据说,现在一些家政保洁阿姨在提供服务中,之所以习惯性地拖沓延时,这主要与多数收费模式以按小时计费有关。这么一来,曾经的“慢工出细活”,渐渐也就异变成了“慢工出富活”。
“拖延是行情”成了家政服务的“偷懒标签”,其结果大致有二:一是在互不信任的心理驱使下,一些需要服务的市民,只得付出时间和精力,眼见为实地“严防死守”;而另有一种情况则是,既然“货不对板”已成常态,况且自己也难做到“贴身监督”,为了不花太多“冤枉钱”,干脆因噎废食,减少甚至不再接受家政服务了。但显然,不管是哪种情况,其实都对家政服务业的稳健和谐发展,是一种“利差”因素和氛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自然也给家政服务业的与时俱进、迅捷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是“契机”不假,但其必须秉持的一个前提是:专注以客为本,加强转型升级。比如,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现实潮势下,千方百计地通过远程监督与评价,打造“智能家政”的崭新服务模式。而事实上,只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领先探索,像这样的升级版家政服务,根本已算不得是“异想天开”了。
换个角度来看,“拖延是行情”的偷工减料和投机取巧,恰似一味“慢性毒药”,只会让一些家政公司在激烈竞争中,越来越失去信任,进而步入每况愈下的发展“死胡同”。所以,摘掉这块“偷懒标签”,尤其是在“众人皆醉”的时候尽快清醒过来,以独树一帜的诚信服务,做实做优自身品牌,毫不留情整治“偷懒形象”,或许更易拉开平庸服务距离,引得客户远悦近来。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说“拖延是行情”别成家政“偷懒标签”,其实只是道出了时下某些家政服务中存在的“疵点”与“弱点”,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创业精神的不足,创新意识的淡薄。“业界良心”并非虚无缥缈、难以具化,真正做到了从服务对象的要求与角度来思进思变,就会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迈入良性循环的双赢正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