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  特邀专栏  >  赵华奇文集
悲惨的“鸡腿”该怎么报道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6-06-06 09:57:00  稿源: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赵华奇

  媒体在公共舆论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报道的新闻,刊发的评论,都会对公众产生重大影响。这两天,有个新闻很“火”,说是一位妈妈为给生病女儿儿童节礼物,去超市偷了个鸡腿,部分媒体以“母爱伟大”、“凄惨背景”、“呼吁同情”的角度进行了报道,引出了许多争议。

  这些争议本可以避免,因为“偷鸡腿”与“凄惨经历”间本就没有太大的逻辑关系。然而当一些媒体愣是将两者生拉硬拽、扯上因果关联后,就会在舆论中出现这种无谓的争吵,不仅给媒体自己带来负面影响,还容易把新闻当事人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给他们带来许多现实困扰及压力,或许这些并不是报道者的初衷。

  应该说,新闻报道确实要有情感的注入,因为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才能打动受众,产生好的传播效果,但这种注入不该以混淆“新闻的事实逻辑”为代价,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鸡腿,或许值不了几个钱,但这毕竟是“偷”,法律上也有着清楚的红线规定,即使用再多“最心酸的儿童节礼物”、“生病女儿”、“儿童节礼物”、“肾脏有病”、“租住在两平方米房子”这样的悲情渲染也依然无法改变其违法的事实定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一些媒体特别喜欢带着先入为主的情绪立场去报道新闻,企图用博取同情去冲淡现实法纪,自以为猎取了热点,赢得了共鸣,收获了利益。然而,这种背离求真求实新闻理念导致的后果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当舆论热度减退,公众归于理性后,很容易产生截然相反的认知,并引出“围观母女”、“质疑惯偷”这般对新闻当事人伤害程度更高的次生舆情。

  相信这并不是公共舆论想要传递的信息,也不是涉事母女想要的结果。那么,当这样的事情在周围发生时,我们是否该想想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编辑: 郑晓华
 
“新政悬浮”折射“落实梗阻”
“做事先做人”是硬道理,大学搞“倒头”教育只能算是迟到的好事,难度不小不说,效果也值得存疑。
别把机场的贵宾服务等同于“天价服务”,因为这是细分市场的结果。消费需求不同,都是市场经济下的各取所需。
到“吃劲岗位”锻炼,对干部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现在的我”胜出,就能成为机遇的主人。好干部就这样炼成了。
你以为到底了,可能并没有把根挖出来,那说不定下一茬韭菜又会长出来,而被查的官员或许在暗自得意“逃过一劫”。
纪委干部因“分管”而常在河边走,“湿鞋”的风险相当大。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自己给自己当裁判,难免“灯下黑”。
观点集粹(gdjc)
“偷鸡腿妈妈”,我们应该怎么“医改”?
悲惨的“鸡腿”故事 媒体该怎么报道
观点集粹(gdjc)
公共场合绝对禁烟,能否做得到
国家控烟立法岂能留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