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明州论坛
急救医生剪破患者衣服遭索赔 “和稀泥”式处置遗害大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7-09-29 12:30:00  稿源:宁波日报

  易其洋

  有这样一种社会现象:一个新闻发生了,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段时间内,同类新闻会“扎堆出现”。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前些天,武汉李姓男子突发肺栓塞致心脏呼吸骤停,经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医生全力抢救,终于转危为安。不过,患者的父亲事后找到中南医院,称医生抢救儿子时剪掉了衣裤,导致其裤兜里的500元现金、身份证等物品遗失,索要1000元赔偿金。9月21日,在民警调解下,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将凑的1000元钱,给了患者家属。

  没过几天,“同类新闻”再次发生:9月23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接诊了一名54岁的脑出血昏迷病人,由于抢救及时,病人脱离了危险。但两天后,患者的儿子跑到医院,向医务人员讨要患者的衣物和其他财物,说病人衣物里有2000元钱。当医务人员告知当天已经将沾满呕吐物和小便的衣物还给家属时,这个儿子坚称送医时家属就他一人。所幸,医院的高清摄像头记录下了一切,不仅2000元一说子虚乌有,而且医务人员在接诊当天将衣物还给了一起送诊的陪同者。而据家属辨认,此人就是自己的同学。

  医生参与急救,就是与时间赛跑,特别是呼吸心跳都暂停的患者,往往一分钟就能决定生死。为了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插上抢救设备,剪掉贴身衣物是常见情景,而且不管那衣服多么名贵。上海的那几名医生还算幸运,高清摄像头帮了他们的忙。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高清摄像头,或者没有拍下清晰画面,怕是只能像中南医院的急救医生那样,凑钱赔患者家属了。

  这样的赔偿,得利的是个别无理取闹者,却极有可能让医生普遍强化“自我保护”心理,采取“防御治疗”甚或“过度医疗”措施,以规避风险。有论者说,医生抢救病人,今后恐怕得先问家属“保人还是保衣服”。从南京“彭宇事件”造成的老人倒地少有人敢扶的恶果来看,这应该不是危言耸听。我的看法是,医生治病救人,出现医患纠纷(医疗事故),医院不能总是把医生推到一线,执法机关更不能为了息事宁人而让医生委曲求全。

  对于如何处置急救患者的衣物,医院应该要有规定。急救如救火,医生往往顾不上那么多。这时候,就需要医院安排专门人员,专职负责,而不是让医生大小兼顾,应对不暇,甚至忙中出错。假设患者衣物中真有贵重物品,医生处置失当,不管是事后让值事医生全赔,还是医院和医生分担,都可能影响医生今后的工作积极性。

  自己老爹口袋里明明没有2000元钱,却非说有,还要让医生赔,这就是敲诈。像许多网友一样,我的观点也是,对于那个存心敲诈医生的患者家属,就算医生想忍,医院也应该替医生报警,告他敲诈。公安部门更应积极介入,让这样的存心不良者“偷鸡不成蚀把米”,也给那些有此种企图者敲响警钟。前几年,医院里“医闹”盛行,社会上“碰瓷”风行,就与执法机关消极作为,让“无理取闹”者一次次得逞,而“折腾不起”者一次次吃哑巴亏大有关系。

  医护人员一番忙碌,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却没保住患者的衣服,招致患者家属索赔;警察来了,不是就事论理,敢于担当,公正处置,而是经过“调解”,让医生赔钱。我不太理解,民警这样“和稀泥”,是在树立什么样的“导向”。不要小看这些个案,它们往往会深刻影响社会思维,导致人人自危,处处设防。

  医疗本身伴随高风险,医患纠纷或难以避免。也不能排除,有医生不尽心尽责,有患者(家属)道德败坏。但不管怎样,有了纠纷和矛盾,就应该让制度、法律定纷止争。如果法治缺失或有不完善的地方,那就应该尽快建章立制、弥补漏洞;如果已有好的制度、法律,那就应该严格照制度和法律行事。那些一味“求和谐”“和稀泥”的做法,已经被证明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后患无穷。趁着有的“坏事”刚刚起头,就要“做好规矩”,跟风似的“同类新闻”才可能绝迹。

编辑: 郑晓华
 
“环保冲击实体经济”!吓唬谁呢?
让列入名单的高校居安思危,让未能入选的高校看到方向与希望,真正激活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池春水。
相关征收机关也应当亲自出面,究竟是如何拆迁的、到底补偿了多少等问题,给其他拆迁户一个交代,也给公众一个说法。
发展租赁住房,具有平抑租金、房价乃至地价,促进楼市租售结构走向合理等多重意义。但也要汲取过去的某些教训。
在筑梦的路上,青年人要做有担当的“勇士”,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成功,便汇集了做大事的“能量”。
观点集粹(gdjc)
“隐孕入职”无异于饮鸩止渴
“隐孕”是一种自我保护
观点集粹(gdjc)
“村民说事”:既见花开鲜艳,更期果实累累
“村民说事”,基层民主治理的“象山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