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少华
4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受聘担任鄞州区东吴镇南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刚好第五个年头。2017年,陈院士主动辞去行政职务,全职进入宁波大学,从事植物病毒学及乡村振兴研究与实践。2019年4月11日,他开全国先河做起了“村官”。
一个是院士,一个是村庄,因为“第一书记”,双方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理论与实践碰撞,点燃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火光。
陈剑平院士主动辞掉“厅官”,甘当“村官”,意在把自己“逼”到基层,扎根一线。这样,才能摸到实情、听到真话,把潜心研究的理论付诸实践。
对于村民来说,院士是村里“第一书记”,是身边的贴心人,有困难找院士解决,有实话跟院士反映,有想法同院士交流,距离拉近了,就敢于掏心掏肺讲话。
从这个角度看,院士用这样的方式搞调查研究,理论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实践也能更好地完善理论,堪称好招、妙招,值得敬佩、点赞。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当前,全党上下正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是重中之重。
诚然,调查研究有各种各样的途径、方法和形式,应根据调研目的和实际情况采取最合适的方式,但归根到底,是要听见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群众的日常生活、看见基层的发展难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年里,陈剑平院士把多年积累的乡村振兴理论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又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进而提出了“大学小镇”——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模式,并使其从一个村的实践,拓展为一个镇的探索,从一个院士入村,扩大到200多名师生进驻,意义不言自明。
陈剑平院士放下身段当村“第一书记”,人到心到搞调查研究,产生一举多得的效应,为我们开展调查研究树立了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