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明州论坛
让更多“民宿经济”成为“民富经济”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3-04-13 09:57:33  稿源: 宁波日报

  楼滨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小桥、流水、人家,漫游、赏景、品茶”……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型,民宿成为旅游经济的新业态。众多主题鲜明、特色各异的“山水型”“海岛型”“田园型”“康养型”民宿脱颖而出,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诗意田园”。乡村民宿,立足农村,扎根乡土,契合了现代人远离喧嚣、亲近自然、寻味乡愁的美好向往和追求。民宿经济的加速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出游选择,带来了节假日“一房难求”的火爆场景,更为重要的是,为推动共同富裕先行提供了新的入口。

  助推乡村环境的整体提升。一家好的民宿,必定依托于一个好的环境。有些乡村本就山水相间、田园环绕、景色宜人,随着民宿经济集群化发展,村庄的颜值获得了新的加持。民宿周边,道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有些搞得好的地方,还注重村庄整体风貌的塑造。游客途经之处,不乏设计精美的小品和景观,农村常见的石磨、水缸、风车等老物件也派上了用场,民俗民风有了呈现的鲜活载体。伴随乡村品质的提升和人文内涵的挖掘,环境增值效应日益凸显,为“绿水青山”转化为更多的“金山银山”创造了条件。

  促进农村资源的集约利用。近些年,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成功吸引大批农民转变为市民。与此同时,农村人口的梯度转移,导致不少传统村落出现“空心化”现象。有的边远山村,留在当地的多是一些老年人。如何让闲置的农房创造价值、产生效益?民宿经济的发展,为这些农房身价的“逆袭”找到了很好的出路。如宁海县的前童古镇,当地政府撬动民间资本,在遵守保护规划的前提下改造老宅,寓开发于保护,目前已打造各类民宿38家,使原本有些荒废的古建筑迸发出新的活力。其他地方,亦不乏这样的范本。

  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择业。在就业“内卷”压力加剧的社会背景下,一些科班毕业的大学生想找份心仪的工作也难免费尽心力,而农村剩余劳力,不少是“40后”“50后”人员,就业竞争力明显不足。民宿经济刚好为这些人提供了就近上岗的平台。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开店当老板。条件不具备的,可从事旅游接待、客房管理和餐饮服务等工作,大凡有点规模的民宿,就需要这方面的人手。这些岗位的就业时间往往相对灵活,从业者在获取一份稳定收入的同时,还能兼顾家庭日常,可谓两全其美。

  拉动农产品的销售和增值。如何把农副产品转化为现金收入,是农民增收的关键一环。过去,有些地方的农产品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出路和销售渠道,“好东西”却卖不上好价钱,有的甚至只能烂在地里。民宿经济发展后,土特产成了“香饽饽”。农户人家的寻常物,如土豆、玉米、番薯、芋艿、毛笋和一些时令果蔬等,有的直接从田头上到了游客的餐桌,有的则成了“驴友”们返程时的伴手礼。农产品搭上旅游消费的快车,产品增值,销路拓展,让不少农户尝到了甜头。

  加速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的融合。传统的乡村,是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社会,与现代城市文明之间有着不小的差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文明的融合、互鉴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民宿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居民互动交流,为城乡文明的互相渗透、交融提供了切入点,有助于推动乡村社会文化治理的现代转型。

  民宿经济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共同富裕先行的重要战略支点,潜力无限,前景广阔。有条件的地方,应当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通过政策引领、示范带动和品质提升,引导民宿经济向规模化、集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使其在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编辑:郑晓华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