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明
再过几天,4月23日,就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一个读书的话题又萦绕脑海,挥之不去:读书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
在我以往的工作经历中,经常参加一些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作为党内一项十分成熟的基本制度,主要功能是剖析和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自我批评时,很多同志会谈到学习问题,有人则把学习的“实用主义”和功利性太强作为问题来讲,认为自己的学习主要着眼于满足工作需要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够。我认为,这个说法后半部分是对的,前半部分不但不是问题,反而是要大力倡导的。
学习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学习绝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不学什么就不学什么。这样刚性要求,是为了更好履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如果学习连“实用”也不讲了,那就会成为一种“虚无主义”,是要不得的。
应该怎么个“实用”法呢?首先是“缺什么补什么”。每个人都有短板弱项,缺在哪里?要补什么?自己应该最清楚,只有及时补上了,才能避免“木桶效应”;其次是“带着问题去学习”。就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来说,应该聚焦工作推进时的难点、群众急难愁盼的焦点、引领未来发展的重点,以及长期积累的老大难问题、新近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影响深远的趋势性问题等,以“问题导向”指引学习方向、明确调研走向、寻求治理良策。如果要求再高一点,那就是“盯牢高标去学习”。围绕“争创市域样板、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这个总目标,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能级都市建设、高效能市域治理、高标准安全保障、高品质民生服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对标学习。通过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库”,勇于争当变革者,摒弃“老方一帖”、杜绝墨守成规,变“此处无路”为“勇创新路”、“没有先例”为“成功案例”,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在强调学习要实用、真用、管用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学习的非功利性效应,也就是潜移默化的长期积累。这仅靠组织规定的时间和篇目学学显然是不够的,还得有足够的自觉性和拓展性。不能以“眼前用用够了”自我满足、浅尝辄止“盲而忘学”,防止以“工学矛盾”难以处理为由“忙而忘学”,切忌因应酬过多导致“乐而忘学”。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性往往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产生着人才,也产生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由此,不仅使工作业绩有别,也区分出高低优劣的人生境界。”陶渊明则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日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日损,日有所亏。”知识和能力,只有靠坚持不懈的点滴积累才能不断增长,在“信息爆炸”、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今天,尤其如此。
医学上有个术语叫“药物半衰期”,指的是药物进入人体血液后,其有效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一种药物的半衰期越短,每天需要补充它的次数就越多。每种药物的半衰期是不一样的,有些药物每天只需要服用一次,有些则需要服用三次,就是为了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一个人的知识浓度也是这样,今天学的知识可能没几天就过时了,就像有人所说:一天不学,自己知道;两天不学,旁人知道;三天不学,大家都知道了。当今时代,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不勤学,真不行。
学习习惯的养成、知识储备的更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不可能立竿见影。为什么一些干部“书到用时方恨少”,有些则能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这与他们平时的读书、思考、积累密不可分。长期的非功利性学习,必然叠加出超常的势能,在需要的时候快速释放、精准抵达、解决问题,达到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自然境界。
非功利性学习的最高境界,事关人的修为。因为,它是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生活常态,学习过程本身充满愉悦和快乐。除了学以致用,还能学以怡情、励志修德,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是提高个人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有人说,读书是门槛最低的幸福生活方式,既能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能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走向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和人生修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