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朗
近日,一则“青海6厅官喝酒,醉死州委书记”的事件震惊全国,被中纪委公开通报。“过去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现在是酒逢千杯知己少”,凤凰卫视一名时事评论员如是说。有人认为,此语道出了当今人际关系的“时代苦闷”,官场酒局更是如此。
知己,《中国汉语词典》注释,谓彼此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而情谊深切的人。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皆需要知己,平头百姓尚且懂得“一个好汉三个帮”,至于官员,最好在上级、下属和百姓中间多些知己,最低也要广交朋友,否则怎能推动政见、完成工作呢?然而,一些官员陷入误区,找错了地方,奢望“酒杯里面出知己”,往往形成“酒逢千杯知己少”的困局,何也?
动机不纯洁。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真正的知己是灵魂的陪伴者,知己贵在真诚,理应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扶持,不要求索取什么,不期待对方回报,更不是互相利用、互相依附。然而,一些人笃信“酒量不大、仕途不畅”,指望在酒局中找知己,“酒肉穿肠过,交情心中留”,拉小圈子,放长线钓大鱼;一些人互相算计,相互戒备;一些人“同桌异梦”、口蜜腹剑;一些人炫耀权力,刻意摆谱,台面上推杯换盏,骨子里却无法推心置腹。在这里,酒成了迷魂汤、腐蚀剂,酒局的背后是权力、利益甚至陷阱,不怀好意甚至居心叵测,怎能喝出知己的味道呢?
青海那6名厅官,有的是老乡,有人曾在一起“搭班子”,但他们不过是相识,知人知面不知心而已。按照酒局潜规则,他们虽都是正厅级,但其中5名是省级部门一把手,手握项目、资金等大权,而身为“穷中之穷”的海北州委书记的多杰,日后需要仰仗他们帮助的事情不少,因此“权力位阶”处在相对较低的位置,不得不抓住难得机会尽量表现。“心不纯则酒不清”,主动喝、放开喝的结果是大醉而亡,造成无法挽回的惨痛损失。
情感不真挚。知己贵在相互关心、相互包容、相互体谅。即使饮酒,也应以品为主,重在跟别人交心,而不是跟别人交杯,讲究量力而行、气氛融洽,防止醉酒伤身。但纵观官场酒局,往往是不管死活,信奉“往死里喝”的酒桌文化。6名厅官,一上酒桌就开怀牛饮,6个人干掉7斤白酒,人均近一斤二两。其实,在官场酒局,有些人信奉“酒场就是战场,酒风就是作风,酒量就是胆量,酒瓶就是水平”,一上桌便使尽浑身解数,以醉酒为目标,陷对手于难堪。于是,人在酒场,身不由己,“一手拿着药瓶子,一手抓着酒瓶子”,一番觥筹交错,有些官员早已不知今夕是何年,或借酒发疯,或脏话频出,丑态毕露,个别人甚至“献身”酒场。可是,一旦酒中泡沫消散,谁又会在乎那些“感情铁,喝吐血”“酒杯一举,以身相许”的鬼话呢?
志趣不高尚。知己,必须在政治上相互提醒,相互监督,严格杷关,尽量成为挚友、诤友,时刻自警自律,严守纪律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始终保持清廉的政治本色。跟这样的知己在一起,守望相助,正能量爆棚,可以越走越远。“士为知己者死”,双方都得为“士”,都愿意为崇高的理想、事业去死,而不是为做酒囊饭袋去死。
前不久,云南峨山县几名干部,在公务接待中提供并饮用每瓶20元的白酒被处分,根本原因在于,中央三令五申“公务接待中不能有酒,不是多少价格的问题”,违者视情况被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党纪政务处分。青海6名厅官酒令智昏,贪口腹之欲,缺乏敬畏、心存侥幸、顶风违纪,经不起酒精“考验”,在最不该喝的时候、最不该喝的地方,喝得天昏地暗、高潮迭起,终酿成身败名裂的严重后果。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酒,有人说是好东西,有人说是坏东西,其实酒只是个东西,好与坏全靠自己如何看待和把握。作为领导干部,不要总惦记着千金买醉、千杯嫌少,而应纯洁于动机、真挚于情感、忠诚于事业,以避免“酒逢千杯知己少”的尴尬甚至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