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海清
大兴调查研究,是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四不两直”方式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一并列为工作纪律,力戒形式主义。
不知从何时起,发通知、打招呼、听汇报,前呼后拥,层层陪同,成为一些领导干部下基层的基本套路,扰民添乱不说,往往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四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四不两直”脱胎于安全生产暗查暗访制度,是上级为了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真实想法,发现真实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工作方式。大兴调查研究就要狠刹形式主义,落实好“四不两直”,让那些“不靠谱”的调查研究靠边站。
有的干部水平不高,胆子很大,热衷于“大手笔”。其实,自己心里早就有了“小算盘”,还装模作样地“调查研究”。凡是对心思的话,就记在本子上称“群众意见”,对不同观点则置之不理。像江西省吉水县委原书记袁守旺,不顾客观实际、不顾大多数人意见,一意孤行,搞什么“中国进士文化园”,结果6.8亿元巨资打了水漂。
去年上半年,某省级权威刊物发表一名乡镇党委书记的体会文章,称其上任之初,为引进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用两天一夜时间,跑遍了全乡域55个自然村和社区,广泛听取村社干部的意见建议,摸清当地的资源优势。有人著文《“跑基层”不能“唯速度”》提出质疑,认为该党委书记在每个自然村(社区)停留时间不足半小时,其效果可想而知。对于走马观花、不求深入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曾批评,“那便是一辈子也不能了解问题的深处”。
有的地方本意是重视调查研究,把任务指标细化量化,规定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调查研究不得少于30天、撰写调研文章至少1篇。然而,在有的人那里,“底线”成了“标线”,下基层30天后,另外11个月可以堂而皇之地坐在机关里。1篇调研文章即可交差。有的调研文章今年可以用,明年也可以用;甲地可以用,乙地也可以用。就这样,细化量化指标,变成了“任务式调研”,可谓事与愿违。
“调查研究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的人却把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弄成两张皮,只调查研究,不解决问题。前些时候,某部门提出“问计于民”,规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群众座谈会。结果,连续几个月,群众提出的是一样的老问题。有的则“泛调研化”,像某干部工作多年,却连当地有多少耕地、多少山林,有多少党员、多少党组织这些基本情况也不清楚,群众称“年年搞调研,年年糊涂账”。有的干部对待常规性工作,也是“了解了解情况,研究研究再说”,把调查研究当成推诿拖拉的“挡箭牌”。
调查研究是一门大学问,方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指导思想。首先要解决为什么调查研究的问题。若是为一己私利,就会走过场,搞“假调研”;如果出于公心,就会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真正地摸清情况、听取民意。有了求真务实的作风,形式主义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经典名篇,就是我们学习调查研究的生动教材。
形成好的作风,一靠教育,二靠纪律。教育是引导性的,培养自觉意识;纪律具有刚性约束力,一旦违反就会受到惩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转变作风的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对仍然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行为人给予纪律处分,深得人心。这次中办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把“四不两直”提升到纪律层面,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更具严肃性。如果党员干部再搞作秀式、盆景式、蜻蜓点水式调查研究,是要承担责任、付出代价的。这应该不难理解:只有刹住形式主义,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大兴调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