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
眼下,2023年中高考已进入倒计时,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开始了全家“总动员”,让孩子进入“一级备考”的紧张状态中。笔者以为,这无形中会给孩子人为地强调“赶考”气氛,徒增“考试压力”和“考试焦虑”。
以高考为例。按说,在当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孩子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选择一个好的专业,将对未来工作就业安排大有好处。所以,父母重视孩子高考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压力适度能产生动力,但太大会影响孩子内在的应急能力和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本来,考生在考试前就承受着诸多方面的压力,如果父母再施加更大的压力,孩子一旦承受不了,就会产生恐惧、害怕、焦虑心理,甚至会出现精神过分紧张、记忆力下降、茶饭不思、心烦意乱、睡眠不好等现象,反而不利于考试的临场发挥。
“赶考”的压力,本就客观存在。从近年来的高考招生数量来看,每年能被录进大学深造的有80%左右,录取率还是相当高的。但是,由于孩子学习成绩或临考应考能力的差异,一些孩子即使不吃不睡,整天钻在书本里读写背记,也未必都能如愿以偿。假如是这样,父母还人为地加大“赶考”压力,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效果,相反会适得其反。每年各地都有不少考生因考前过度疲劳和紧张或心理压力过重,而导致临考时突然病倒影响考试或发挥失常。
父母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定得注意方法分寸,宜保持平和心态。特别是临近考试前要注意给孩子“减压”。多鼓励孩子树立信心,思想放松,克服“恐惧”的心理。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和学校老师沟通,要有针对性有选择地自主安排复习,不宜老是整天埋头复习,必要的休息和体育锻炼是不可缺少的,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才能更好地复习应考。父母心里紧张不宜外露,表面上要和平常一样,不去强调压力。要让孩子感到宽松氛围,轻装上阵,愉快地走进考场,潜能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考出优异成绩。
不制造“赶考”气氛才是最好的“减压”。因此,笔者以为,我们的父母应成为孩子“考试压力”的“化解者”。只有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良好的应考环境和气氛,让孩子保持一个良好的应考心态,我们的孩子才能考出自己最满意、最理想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