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朗
文化是国家之根、民族之魂。乡村文化生活是传承民族文化文脉的根基,而乡村又是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村是一小国,国是千万村。”火遍全国的浙江“村晚”和贵州“村超”,对优秀文化传承路径作出了有益探索。
村民对乡土文化的热爱,是文化传承的根脉。在人们眼中,足球、文艺演出是“阳春白雪”,没有巨额投入、众多明星和强有力的精心组织,是难以为继的。但在浙江和贵州,一大批基层村民却衷情于高大上的文体盛事,数十年如一日自发举办“村晚”和“村超”,使之风生水起,靠的是什么?
一靠村民热爱。浙江人杰地灵,文艺大师灿若繁星,当地人长年累月耳濡目染,心中埋下了艺术的种子。贵州榕江,早在抗战时期广西大学迁入之时,围墙外好奇张望的当地百姓,就对校园内的足球运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二靠恰逢其时。“衣食足,文化兴”,两项文体盛事都发韧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温饱问题解决后,开始追求精神享受。于是,文体活动回归民间,并形成持久动力,长盛不衰。三靠全民参与。“村晚”和“村超”人人都可参与,有一技之长的,可当“民星”;不上场的,可欢呼鼓掌。“台(场)上在闹,台(场)下在笑”,既愉悦别人又成就自我,场内场外都是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是文化传承的助推器。起源于小山村的“草根春晚”,演的是乡亲、说的是乡音、唱的是乡愁、舞的是乡情,“村晚”赛“春晚”,年年有精彩。乡村文化建设的丰厚积淀和丰硕成果,经过广大村民发掘、利用,不断注入新的血液、长出新的果实,成为“村晚”持续火爆的底气;再加上各级党政部门因势利导,媒体鼎力宣传、善意“炒作”,使“村晚”为全国人民所瞩目。2015年起,浙江省委宣传部举办省级“我们的村晚”,在坚持主场不离农村、主角就是农民,不丢“土味、年味、文化味”的前提下,把“好看”作为首要标准,打造出“村晚3.0”,使山村小联欢跃升为乡村新年俗、文化新地标,继而成为“国家样板”,被写进关乎乡村振兴的中央一号文件。
贵州“村超”赛事不断,这一体育大餐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和较强的竞技水平,“草根民星”们居然踢出了震惊世人的专业水平,赛场内梅西式“倒挂金勾”进球、内马尔式“彩虹过人”和C罗式“世界波”,令球迷大饱眼福。贵州“村超”被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央媒体点赞,成为榕江县最耀眼的一张名片,被评为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县。正是不断创新和升级,使“村晚”和“村超”的参与者乐此不疲,影响力和吸引力越来越大。
不断放大传播效应,释放文化传承红利。文化兴则国运兴。作为文化符号,“村晚”“村超”已经超越单纯的娱乐功能,以其独特的方式承担着文化惠民、文化悦民、文化智民的重任,凝聚起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村晚”和“村超”,使文化与经济结缘,促进“文旅农商”深度融合,促成方方面面的人才和资源扎根乡村、振兴家乡。
“村晚”和“村超”为当地的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创造了一个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在欢乐中找到共识和和谐。各地以“村晚”和“村超”为媒,实现了文化“破圈”,主场周边纷纷设置“乡村嘉年华”,举办各类集市、村歌串烧、畲族歌舞、侗族大歌、芦笙舞、民族时装秀表演等活动,促进了当地的旅游发展和产业升级;并以美丽风景、独特文化、热情民风等吸引了众多游客,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受益匪浅,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来源,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助推了旅游产业,展示了当地的商机和潜力,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思路,以及更多的投资和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