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经济文艺
主动出门的非遗公益课更受欢迎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3-07-17 10:06: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章立权

  暑期以来,余姚市阳明街道的非遗基地“金桥红木”经营部,先后举办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非遗公益课,一方面派老师到文化礼堂、文化馆(站)上“认识榫卯结构”公益课,另一方面主动邀请居民参观家具制作车间,全流程体验制作过程。这种主动出门的非遗公益课,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值得推广。

  众所周知,非遗保护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宁波“三一体”非遗保护,暨非遗项目、传承人和基地三者进行捆绑保护的模式是全国首创。“三位一体”的非遗保护模式中,人是关键。其中传承人是核心,大众是基础。只有更多的人了解非遗、认识非遗,才会有更多的人投身非遗传承与保护。

  当前,不少的非遗博物馆(展览馆)对传承非遗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大多数是等待游客上门,好多非遗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作为“榫卯结构”的传承基地——金桥红木主动开设公益课,出门授课、请人体验,邀请孩子参观家具制作全过程,了解榫卯、大漆、竹丝镶嵌等非遗技艺,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非遗“榫卯”的种子。久而久之,这颗非遗种子会萌发、成长。

  主动出门的非遗公益课,也补齐了学校非遗教育的短板,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增长了见识,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见闻;开阔了视野,了解了非遗文化的历史传承;增加了实操,体会到了几千年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对于非遗基地(企业)来说,发挥了专业优势,展现了非遗课程专业性,弘扬了非遗历史文化,也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反过来,有更多的人深入了解了非遗,热爱非遗的人自然就多起来了,对非遗保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非遗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希望这样的非遗公益课越来越多,从等待上门学习,改为主动出门传授,切实让非遗文化走进千门万户。

编辑:郑晓华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