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昌莲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探索,简化审批手续、优化便民服务,有力助推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入住登记系统手机APP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公安机关的“四实”登记和“五必须”制度的落实,实现了治安管理和民宿服务的有机融合。(8月31日《人民日报》)
此前据媒体报道,我国农村有四分之一的住房,常年无人居住,处于闲置状态。解决农村闲置房屋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一些地方探索乡村民宿模式,使农民的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养老等产业的载体。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先后有14省(区、市)出台了乡村民宿相关政策,从指导意见到规范细则,内容之细和范围之大前所未有。特别是,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探索,简化审批手续、优化便民服务,有力助推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以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正在成为活跃地方经济的重要商业形态,各地政府也积极抓住内循环的热潮,为当地民宿企业“引流”。前不久,重庆便印发了“鼓励存量闲置房屋发展旅游民宿试点”的方案,助力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以产业为依托,打造集观光休闲、农耕体验、田园民宿、儿童游乐及酒文化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将闲置的老房子装修翻新,变成田园诗意的近郊民宿,往网红打卡地发展.。乡村民宿发展潜力大,政策支持,发展前景可期。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有的地方借乡村民宿的名义,大搞房地产开发,兴建别墅出售。特别是,在经过模式化的旅游开发之后,传统村落正出现雷同化、同质化、商品化,原有的村落文化被肢解、异化和歪曲。如何保护好这些美好的传统古村,留住历史记忆,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基于此,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对此,有专家解读称,发展乡村民宿,不是让城里人到农村买房置地,而是要使农民的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养老等产业的载体。
可见,发展乡村民宿,简化审批更需强化管理。2019年12月,海南省政府出台《海南省乡村民宿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新建乡村民宿必须坚持逢建必报,严禁以开办乡村民宿名义变相发展房地产。各地不妨借鉴海南做法,通过地方立法形式,对乡村民宿进行规范管理,明确开办要求、开办流程、经营规范、监督管理等重要环节。同时,发展乡村民宿,不能以侵占农地,损害农民土地权益为代价。要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充分依靠自有闲置房资源,与城市合伙人共同创办“农家乐”式乡村民宿,实现增收致富。特别是,对农民进行传统村落的重要价值、保护内容与方法的宣传和教育,启发农民的文化自觉,在发展乡村民宿过程中,避免破坏性旅游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