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
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北京房山区一村口干涸的河道里出现金粒,引来很多人找寻拾捡。不过此事件有了定论,又是一起自导自演的网上闹剧。(9月3日光明网)
据微博“@平安北京房山”发布,房山警方查明,隗某某(男,26岁)为提升个人社交账号热度,网购黄铜颗粒于9月1日在周口店地区一河道内抛撒,并在河边以“收购黄金”为噱头,吸引附近部分居民前往捡拾。现场相关视频在网上传播后,引发社会关注。隗某某的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已被房山警方刑事立案侦查。
毋庸讳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自媒体的造谣摆拍乱象屡见不鲜、花样迭出。与自导自演“河道淘金”类似,此前,“女子吃饭遭陌生男子要求陪酒”“女子输液被陌生男子拔针扎进水桶”“外卖骑手深夜送餐却被盗车”……凡此视频都被证明是假的,其奇葩行为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类似奇葩事件层出不穷,轮番上演。细究其因,无外乎一点,即摆拍造谣者为了博出位、赚流量,有意炒作社会热点事件和话题,挑动公众情绪,获取关注,攫取回报;更甚者,有的居心不良之徒,刻意制造舆论是非。而这些网络闹剧之所以肆无忌惮,也与有的网络平台缺乏审核监管,甚至为了收割流量、牟取利益,刻意踩线越界成为“帮凶”不无关联。不久前,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提出“严防假冒仿冒行为”“规范信息来源标注”“规范账号运营行为”等13条工作要求。然而,遗憾的是,作为主要责任人的平台方似乎始终疏于监管。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近几年,短视频异军突起,早已呈现赶超直播的架势。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26亿人,用户使用率为95.2%。由此不言而喻,一方面,以此次房山“碎金”谣言事件为例,警方对隗某某进行刑事立案侦查,无疑彰显了整治自媒体乱象的决心和力度,抱有侥幸心理的自媒体博主该好好掂量掂量。另一方面,互联网不仅提供海量信息,也在传播各种价值理念。一些网络平台有必要亟需强化短视频管理的主体责任和日常规矩意识。
诚然,客观来讲,网络平台对一些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虚假视频,限于各种因素缺乏更为精准的捕捉力。尤其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和短视频平台传播力的不断增强,“自媒体”失真信息更难分辨,给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有挑战并不意味着没办法应对,当前,许多网站平台已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识别“自媒体”发布的疑似虚假信息。而在用好技术手段的同时,网站平台还可以在强化注册、拟变更账号信息、动态核验环节账号信息审核,及时发现并严格处置“自媒体”违规行为,加强违规“自媒体”处置和曝光力度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综上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各大网络平台是虚假短视频的一个重要出口。只有彻底堵住这个口子,才能有效遏制虚假短视频市场的无序蔓延。虚假短视频的底线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虽然抽象,答案却具象地呈现在亿万短视频的表现与取向之间。于公共治理来说,这两年,封禁自媒体用户的手段用得不少,关停整个平台的决心却下得不多。如果平台对虚假短视频没有“切肤之痛”,花样迭出的虚假短视频怕是难以禁绝。从这个意义上说,平台方面应当守土有责,依法履行该有的监管和信息审核义务,最大程度压缩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管控漏洞。
总而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其不仅提供海量信息,也在传播各种价值理念。一个网页、一个产品、一场直播,向公众呈现什么内容,向社会传导什么价值取向,不能无所顾忌,想怎么来就怎么来。要实现这一点,加大自媒体乱象整治力度固然是基本前提,平台更要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担当,这是职责所在,也是机遇所在,更是符合自身的长远发展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