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根凯
日前,以“群众赶集、代表收音”为主题的“人大代表问诊集市”在北仑区柴桥街道芦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办,人大代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民声、问民计、纳民意,成功打造移动式代表联络点(9月14日《宁波日报》)。
一张长桌、数条板凳,变“坐堂接访”为“主动下访”。“移动式代表联络站”打通了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真正做到让群众话有处说、事有人办、难题有着落。真可谓“政民互动解民忧”。此举应值得大力推广。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代表在参与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狠抓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让代表“零距离”服务群众。“移动式代表联络站”更是成为了“听民意、集民智、解民忧、惠民生”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载体。
比如,奉化区溪口镇的“移动代表联络站”,已延伸至辖区28个偏远山村,自去年以来,面对面接待选民群众2000余人次,覆盖17个大选区和80个小选区,惠及选民70000余人,解决民生问题300余个;余姚市积极打造的“两官进站”特色品牌,先后在21个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开启法官、检察官驻点联系选民群众工作,使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司法服务;江北区通过搭建基层群众、人大代表、政府部门面对面沟通民主协商平台,5年多来推动解决千余个基层“急难愁盼”问题。
改善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点。“移动式代表联络站”无疑是人大代表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的好渠道。现实中,一些地方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很多,比如就业难、住房难、停车难、看病难、上学难等......这些群众的“关键小事”、“急难愁盼”,就是党和政府为群众办实事、为基层解难题的方向。
办好“关键小事情”,彰显“民生大情怀”。“移动式代表联络站”让代表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听大家说困难、谈看法、提意见,这一问一答,问出的是民生关切,答出的是为民初心。为民办实事,就是要聚焦的都是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从“关键小事”着手推动工作,已经成为很多工作的方法论。这就要求各级政府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群众“烦心事”变成“满意事”,把“揪心事”变成“放心事”。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