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萌
“记得孩子刚入学时,有过书皮‘禁塑令’。可现在孩子五年级了,每学期还是按照老师要求,统一用自粘式的塑料书皮包书本。这学期又用掉17张塑料书皮。”近日,山西太原市民张女士向媒体吐露了心声。(9月19日《工人日报》)
近期,随着中小学迎来开学季,包书皮也成了学生和家长们新学期忙活的第一件事。而在开学季的文具市场上,塑料书皮需求依旧旺盛,销售热度明显高于纸质书皮。在线下,记者走访太原多家文具店发现,塑料书皮种类多、销售旺,而纸质书皮则少有人问津。线上书皮销售市场亦是如此,在某电商平台上,多个品牌的塑料书皮销售火热,评价高达“100万+”,而靠前展示的纸质书皮产品只有“5000+”评论,好评率也较低。
其实,早在2019年,教育部、生态环境部等4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努力实现“无塑开学季”,尤其不能使用有问题的塑料书皮。然而,4年多时间过去,塑料书皮仍大行其道,一些地方的“无塑开学”更多停留在纸面上。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是两方面:一则,有的学校和老师从思想深处对于“无塑开学”尚不够重视。正如张女士所说,“不包塑料书皮不行啊!学校有要求”,有的老师甚至要求先包白纸书皮,再套上一层塑料书皮。二则,从市场消费习惯而言,在不少家长看来,塑料书皮确实经久耐用,而纸质书皮包书容易弄脏弄皱。
毋庸讳言,使用塑料书皮固然可以很好地保护书本,但塑料书皮造成的白色污染不可小觑。根据《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当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59亿人,如果每人每学期使用10张塑料书皮,当年可用掉31.8亿张塑料书皮。与庞大的数字相对应的是塑料污染与健康危害,据了解,塑料书皮主要分为PE(聚乙烯)、PP(聚丙烯)、PET(涤纶树脂)和PVC(聚氯乙烯)等,聚丙烯PP材质的较多。有的书皮曾被曝出含有甲醛、苯等有毒有害物质,有的被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超标。对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儿童而言,邻苯二甲酸酯对生殖健康有明显危害。很难想象,这样的塑料制品如果每天都陪伴在学生左右,孩子们用手触摸,有的还会用嘴触碰,其中的危害可谓不言而喻。
同时,联合国相关报告显示,全球所有塑料制品中,只有不到1/10会被循环利用,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环境中。塑料制品在土壤中可能200年也无法降解,还可能污染水体,甚至扩散到海洋,引发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由此可见,某种程度,塑料书皮比塑料袋更厚实,更不容易自然降解,造成白色污染的风险也更大。
由上观之,“解铃还须系铃人”,让“无塑开学”从纸面落到地面,这就要求有关各方要各司其职,管好入口。
具体来讲,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大限塑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同时,指导学校积极推动“无塑开学”,组织引导学生和家长远离塑料书皮。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介入监管,对不合格的塑料书皮追根溯源,加大查处力度。另一方面,不妨换个思路,让书本封面更耐用,或许是“告别”塑料书皮的最优解。换句话说,与其在学生拿到课本后再包,衍生出不可控的塑料污染,倒不如在课本印刷环节,就预先制作好无毒书皮,覆盖粘贴在课本上,将塑料污染降低到最小化。此外,还可尝试各种耐用的环保材料,制作课本封面,经过实践后,再全面推广,亦可实现源头治理塑料污染。
言而总之,中小学生书皮“禁塑”也是一堂环保教育课,有关各方需进一步形成广泛共识,群策群力,多措并举,切忌让书皮“禁塑令”沦为“一纸空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