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其洋
政府部门为企业提供更好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方式也在“提档升级”。早些时候有“保姆式”服务,后来有“店小二”服务,现在又流行起了“妈妈式”服务。
著名作家高尔基说:“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确实,妈妈爱孩子、服务孩子,动机是不用怀疑的。但是,有些妈妈(当然也包括爸爸),口口声声“我为你好”,却在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影响孩子成长甚至耽误孩子一生。
比如过度关心,控制欲、主宰欲作怪,对孩子的事情桩桩件件要过问、要说了算。比如大包大揽,除了学习,啥都不肯让孩子干。比如忽冷忽热,对孩子好时,又搂又抱、要啥给啥,对孩子不好时,则冷言冷语、蛮横粗暴。比如用力过猛,盼着孩子成龙成凤,对孩子过分要求,不断加码。比如私心偏袒,儿女都是自己生的,本应一碗水端平,却偏心这个、看不起那个。比如越俎代庖,孩子想学历史,偏偏给报了会计专业;孩子明明有心上人,却硬要“包办”其婚姻。比如缺乏信任,在家里装摄像头监视孩子,或是搞“突然袭击”考验孩子。比如不教而罚,平时对孩子学业、品行不闻不问,孩子一旦犯错,便暴跳如雷、又打又骂,等等。
政府部门能够像妈妈一样为企业服务,当然是天大的好事。但是,政府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强调的是周到细致、体贴入微,也要注意千万别把好经念歪了。“妈妈式”服务如果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孩子受不了,企业一样受不了。
企业发展,需要关心和帮助。最需要的是,政府能够创造公平公正、宽松有序的环境和生态。企业是企业家和职工的,在企业当家作主的,只能是企业家和职工,而不应该是提供服务的政府部门。“妈妈”们要做的,应该是“无事不扰,有事必应”。而且,有事还是无事、如何经营决策,应该由企业说了算,而不能是哪个政府部门或者领导说了算。
有报道说,对民营企业嘘寒问暖、关心服务,个别地方政府像极了有些“妈妈”,表现为频繁下企业调研、座谈,带上级领导和外地访客参观,将优秀民企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三天两头让企业家抛头露面。这看似对企业关爱有加,实则既耗费企业家的精力和时间,也会扰乱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秩序。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民营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促进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观念转变和社会进步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但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怀疑、否定民营经济的错误论调,像“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强党建、建工会控制民企论”等,让民营企业家迷茫甚至恐惧,投资和发展信心备受打击。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将来。妈妈爱孩子是一生一世的事,孩子犯错了,要正确引导,而不是全盘否定。民营经济不能弱化、“离场”,而是要发展壮大,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不管是对国企、民企,还是对大企业、中小微企业,当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对此,政府的态度应该是明确的、政策必须是一贯的,而不能模糊摇摆、冷热不均,让企业家担惊受怕、精力分散。
多年以前,就有论者提出,要“推进妈妈现代化”。政府服务企业,也要追求“现代化”,把中央提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落到实处。“三化”之中,尤其重要的是法治化。法治化,能够保障公平、维护稳定,既能促进市场化,也能扩大国际化;既能防止政府“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也能让企业家相信“该什么样就什么样”。如果说,妈妈的爱是一种天然生成的情感的话,政府的“妈妈式”服务,就应该是一种靠法治约束和塑造出来的理性。
“妈妈式”服务承诺: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政府为企业服务得好不好,重要的不是名头和口号有多响亮,最终要看企业家是不是信心满满、精神抖擞、敢闯敢干,企业和产业有没有“更上一层楼”,员工的生活能不能一年比一年好。不然,如果只是在叫啥“服务”上做文章、下功夫,那么,“妈妈式”服务已经是顶级服务了,以后该叫什么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