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
在天一阁博物院内,古诗今唱、国乐演奏等活动,吸引不少年轻人着汉服、梳发髻,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在慈城古县城各景点,游客化身参加喜宴的宾客、书院学生、市集百姓等,身临其境感受古代民风民俗……
伴随着社会变迁,追求精神享受成为一种普遍性需求。与蜻蜓点水式的“到此一游”相比,不少游客到了一个地方、游玩一个景点,更希望“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够接受一番精神滋养和文化浸润。沉浸式体验应运而生,满足了这样的需求。
这里说的“沉浸式体验”,就是游客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理解。与自然文化景观和文物等“物质性”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知识、情感、技能、手艺的活态传承。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观众从“无关者”变为“关联者”,沉浸式体验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的“相遇相知”,而不是“只看一眼”。
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更多年轻人,就必须赋予其更多时代感。沉浸式体验,是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打开”传统文化,更容易赢得他们的认同与喜爱。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让传统文化“火”起来,离不开因地制宜的实践与探索。沉浸式体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激发了文化旅游的活力,让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美好相遇”,将带动更多人加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