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经济文艺
“电商捧哏”:勤吆喝还得守规矩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3-11-10 10:05:57  稿源: 宁波日报

  戈岩平

  “没错的”“要的呀”“上链接”……“双11”将近,直播购物角逐再升级,除了明星助阵、“低价抢客”外,“电商捧哏”也成为除主播之外的商家“标配”。

  “捧哏”一词来自相声,意指配合逗哏使得包袱落地。这里的“电商捧哏”,通俗点说,就是在电商直播间里带动顾客下单的人,主要作用是配合主播“逼单”,即营造抢手的氛围,给消费者制造“手慢无”的心理暗示。

  从消费心理学上讲,顾客买东西时,更加喜欢到“人流涌动”“低价抢购”的地方去。商家拉上几个伙计,在一旁吆喝着,就是为了好做生意。直播间配置“电商捧哏”,借以铺垫氛围、把控节奏,本无可厚非。

  但现实中,“电商捧哏”的话术,往往经过“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一些极限“逼单”的做法甚至已经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如,“电商捧哏”在给主播搭腔的同时,还要操作七八台手机,在评论区疯狂刷弹幕,显示注入水分后的库存、销量等数字,以此诱导迷惑消费者。

  根据《消费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不得通过机器或人工方式刷榜、刷量、控评,营造虚假流量。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目的就是防止消费者被蒙蔽欺骗,沦为“待宰羔羊”。

  对“电商捧哏”这个新生事物,作为主管部门,应站在让电商产业更健康发展的高度,坚持有序引导和从严规范两手抓;作为消费者,则应擦亮眼睛、保持理性,不要陷入“电商捧哏”的消费陷阱。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