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根凯
村道平均拓宽两米,绿化面积增加近一成,废弃校舍“摇身一变”成为村民爱去的文化广场……通过梳理式改造,慈溪市周巷镇万安庄村不光“颜值”高了,还增加了不少实用空间。作为全国文明镇,周巷通过梳理式改造,已建成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53个,打造美丽区块50余个、美丽庭院3000多户。(11月27日《宁波日报》)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期盼。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对“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乡村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建设,强化和美乡村特色牵引,实施“十带引领、百村示范、千村精品”和美乡村提标工程,发掘乡村的经济、美学、生态、生活、文化、社会等价值,打造山海生态、宜居宜业、数字智慧、低碳时尚、富裕富足、平安和美等宁波乡村标识,打响“乡村振兴看宁波、未来乡村在宁波”的品牌,形成错落有致、产村相融、生态宜居的全域和美新空间。目前,全市已完成4.11万个和美庭院、435个省级和美乡村达标村、53个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10个和美乡村示范乡镇建设。一幅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都市乡村新图景正在四明大地徐徐展开。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既要让乡亲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也要让村庄越来越美。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大力推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部分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员干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农村具备更好生产生活条件,不仅宜居宜业,而且更加美丽。
乡村美,看“颜值”,更看“气质”。乡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举一动,一声一色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乡土情怀。我国自古以来崇尚和的理念,讲求惠风和畅、人心和善、和衷共济。与美丽乡村相比,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强调乡村塑形与铸魂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以和的理念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确保农村人心向善、稳定安宁。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必须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因此,一方面,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用好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另一方面,要积极动员村民常态化开展门前“三包”,定期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树立和宣传农民保护环境典型,全面提升农村文明健康意识,不断引领农民崇尚文明、树立新风,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