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根凯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市农业农村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5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宁波市乡村人才振兴十五条》,加快推动全市乡村人才队伍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为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提供人才支撑。(11月29日中国宁波网)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近年来,宁波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突出做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育、引、用”文章,打造了一支沉得下、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人才队伍。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三农”领域有博士生近300名、农技推广人才1059名、农村实用人才22.2万名。其中,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个,累计达到30个,数量居全省首位。如今,在我市,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活跃在田间地头,活跃在基层一线,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比如,余姚泗门镇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杨伟斌,扎根基层20多年,为当地榨菜、西蓝花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作出了贡献,获评全国农技推广最高奖——农牧渔业丰收奖贡献奖;再如,作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凤麓英才”城市经济领域项目带头人,奉化西坞街道雷山村“80后”党支部书记陈四海,利用智慧植物方舱引入金耳进行规模化种植,在他的带领下,村庄面貌得到了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提升,雷山村先后被评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
乡村要振兴,新型人才是关键。当前,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下,不管是悄然兴起的新职业,还是传统职业“老歌新唱”,都将带来更多新思路、新技术、新观念、新经验。由此可见,新型人才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力量。但也不难看到,面对农村庞大的人才需求,目前新职业从业人员总体数量仍然偏少,年轻后备力量严重缺乏,尤为短缺的是生产、科技等领域的高技能人才。面对人才结构失衡,亟须多方努力,不仅要培育人才、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还要留住人才。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也是一场硬仗。需要产业管理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乡村振兴人才既离不开四面八方的返乡人才,更离不开土生土长的本土人才;既要抓好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振兴,也要注重能工巧匠、乡土专家的挖掘。当然,在新职业的准入门槛、标准认定、行业监管上,政府也应及时出台政策,比如建设乡村人才服务平台,完善乡村人才服务体系,构建多角度、多层面、灵活化的的才激励机制,保障乡村人才合理权益等等。
宁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拥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城市的气息浓郁,在人才吸引力方面,早就拥有深厚的基础。随着《宁波市乡村人才振兴十五条》的发布,宁波必将践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人才政策,以爱才的诚意、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让宁波成为更多青年乡村才俊首选的“福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