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消除艾滋歧视也是筑牢防艾防线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3-12-01 09:35:48  稿源: 宁波日报

  戴先任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专家表示,艾滋病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既要有早筛早治的科学路径,也离不开用爱心给患者们带去希望。专家称,“仍有部分感染者处于‘冰山之下’。”他们中有许多由于顾忌社会目光和自身心理压力,主动筛查意愿较低。不自知、不干预的感染者更容易导致病毒的传播。创造筛查更方便、就医更充分、对感染者更为友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遏制传播势头。(11月30日新华社)

  艾滋病出现已经40多年,但还是有很多人不能正确看待艾滋病,谈艾色变,甚至歧视艾滋病人。艾滋病病毒其实是一种在体外很难存活的病毒,比其他一些传染病,诸如甲肝、乙肝等传染病更难传染。不少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存在偏见与歧视,让不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就学、就业等各方面都受到不公平对待,甚至遭受“社会性死亡”。虽然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超105万,但当前我国整体艾滋病疫情是低流行水平,这反倒更让一些人对艾滋病感觉陌生和遥远,对艾滋病患者更容易失去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同情心。

  不少艾滋病患者不仅要身受病痛的折磨,还要活在身为艾滋病患者的阴影中,遭受来自其他人的歧视。某种程度上来说,艾滋病歧视比艾滋病更可怕。

  艾滋病感染者是弱者,他们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先不说给予他们额外的关爱与温暖,先还给他们应享有的正当权利,让他们得到平等对待吧。这需要家庭、学校、用人单位等及全社会都能改变错误观念。比如加强艾滋病防治教育,让人们能够正确对待艾滋病,对于用人单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的行为,要能依法依规进行惩治,要帮助艾滋病感染者维权等等。消除艾滋病歧视,就像消除其他歧视一样,也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而要消除艾滋病歧视,首先就要清除谈“艾”色变的错误观念。艾滋病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传染病。人们不再谈艾色变,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能够让人们正确对待艾滋病,懂得科学防范,也能够更好帮助艾滋病感染者,还能避免他们隐瞒自己的病情,从而降低艾滋病传播的风险。这些都有利于防艾工作的开展。

  不能让艾滋病歧视成了难以根治的“顽疾”。需要从政府相关部门、教育部门学校到用人单位、家庭等各方能够形成合力,从各个方面消除针对艾滋病患者的各种歧视与障碍,这是还给艾滋病感染者应有的“公平正义”,也是筑牢防艾防线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