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川
据报载,我市某地幼儿园策划组织了一场防拐骗演练活动,结果70%的孩子被“骗走”。
类似的演练活动时有所闻,结果大抵如出一辙。有“陌生人”进入幼儿园,以零食为诱饵,以外出游玩、看电影等名义“拐骗”孩子,上当者不在少数。于是,老师及家长惊呼:孩子太容易受骗上当了,加强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笔者以为,这样的演练并不具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其弊大于利,还是少搞或不搞为宜。
幼儿园小朋友,心智远未成熟,缺乏判断力,容易轻信人,上当受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个成年人,堂而皇之地进入幼儿园内,以“糖衣炮弹”引诱孩子,相信少有人能抵挡得住。指望懵懂无知的孩子有很强的防范意识和鉴别力,分清“好人”和“坏人”,显然太过苛刻,是不现实的。演练中受骗上当者众,并不奇怪,符合孩子认知特点。如果因此而得出孩子防范意识弱的结论,并为此忧心忡忡,则大可不必。
防拐骗,避免孩子上当受骗,确保其人身安全,理当在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上下功夫,努力为孩子营造更加安全的成长环境。特别是监护人,应强化责任心,避免孩子因脱管导致意外发生。
类似的演练,还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此举在明白无误地给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坏人无处不在,不要轻信任何人,别跟陌生人说话;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不安全的,哪怕是幼儿园也不例外。这对于孩子世界观的形成,对其日后的人际交往,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诚然,我们生活的世界不像孩子想象的那么美好,还有很多阴暗面的存在。认识世界总是要有一个过程的,随着他们慢慢长大,对此自然会有越来越清醒的认识。过早地把世界的真相,特别是人性中丑恶的一面迫不及待地告诉他们,让其从小对人产生一种戒备心理、怀疑心态,无疑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并无益处。
更何况,像拐骗孩童之类的事,毕竟不是普遍现象,社会也不是我们想象的如此不堪,世上还是好人多。如果因为类似的活动,给孩子发出一种错误的信号,使得他们对社会产生一种褊狭的认识,并影响其以后为人处世的行为,得不偿失。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自私冷漠,人与人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究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我们的教育,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幼儿园防拐骗演练,初衷无可厚非,但实际综合效果如何,有待研究评估。窃以为,任何教育行为,应从多方面考虑,切不可简单化,避免顾此失彼。尤其须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切勿以成人的视角、思维和经验来要求孩子,或给他们灌输一些自以为是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否则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