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弓
邢伯庄老先生在“明州论坛”专栏发了一篇评论,题为《“老实”要再夯一层》(2月28日《宁波日报》),反响很好。我看了后感觉,确实写得不错,不过看看现实情况,还是觉得邢老的要求有点高。
邢老是看了“明州论坛”春节期间接连发的10篇有关“实”的评论之后,提出“再夯一层”的,具体表述是:“在领导面前老实,在群众面前也老实;在大事上老实,在小事上也老实;在亲人之间老实,在非亲人之间也老实;顺境时老实,逆境时也老实……总之,要事事老实,处处老实,时时老实,持续老实。”
这段话,要做到实在有点难。所以,我的要求是降一层:一个人能做到“不说谎话”就很好了。
小时候,受到父母的教育,最多的就是要说实话,不能撒谎。孩子说谎,父母处罚起来很严厉。如果孩子经常说谎,做父母的就难以掌控他们的行为,他们的安全就难保证了。我两个孩子上小学时,学校就在隔壁,从一条小路来去不过百米,可是她们总是喜欢绕远路(那时上学放学无人接送),从东方红大街(中山路)走,我给她们下了命令,不许绕远路,因为那里人多车多不安全。一次放学回来,询问她们时,妹妹说漏了嘴,我狠狠地罚她们面壁一小时。那时的家庭、单位,对说话的要求,主要就是不撒谎。
过去了差不多半个世纪,忽然发现,现在有的人,说谎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有人夸张地说,清早出门,就得说谎,不说谎办不成事。果然,那天出门打车,我一招手,一辆空车的司机大声问“去哪里”,我回说“去江东”,不料司机坚决地开走了。一会儿来了第二辆空车。上车之后,我问司机,刚才那位司机听说我去江东,为何不停车?他说那可能是开长途的,你如果说去北仑或镇海,就会停车。“那样到了江东,我不是会要求下车嘛?”“那你就说临时有事,先在这里下车了。”我说:“打一次车不过十几元,却得说两次谎?”司机说:“那算么事。”
这当然是小谎,算不了什么大事。但时时要听谎话,感觉是很差的。比如上街购物,你的询问,得到的回答,多半是谎言。你的青菜用过农药吗?你的鸡蛋是家养鸡生的吗?你的名牌服装为嘛打三折?回答你的话,几乎没有真的。你如果为此生气,家人还会笑你少见多怪。
这些是小事,即使被骗了,也败不了家、死不了人。但是,小事说谎不整治,败家死人的大谎就会跟着来。远的不说,今年一月,河北省迁西县一位老干部正当举报领导被逮捕,舆论哗然。这类黑白颠倒的弥天大谎,居然堂而皇之地以执法的名义公开进行,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纠正,那些正义的好人不是要被倾家荡产、身败名裂了吗?!
无论大谎小谎,说的人多了,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社会风气,危害就大了。如果人与人之间,连基本的信任都难得有,这个社会就危险了。
当然,邢老先生的要求虽然有点高,但并没有“过”。因为他预设了一个前提:人民内部场合。是的,在人民内部,应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而且还要再进一步,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对的,为人民的利益纠正错的。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才能蒸蒸日上。
但是,任何要求都不能推向极端,包括“不撒谎”。对待某种情况某种对象,有时不能全说真话。比如,看望病危的亲人,就不必说出真实病情;对偶尔犯错的孩子,批评留点余地;对待做错事情的同事,批评时婉转一点,等等。所谓“善意的谎言”,一般会受到人们的首肯。写评论,也是一种说话,能做到“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就很好了。面对广大的受众,总得讲点策略与艺术。
至于对敌斗争场合,那便是另外一回事了。对待敌人的态度,同样必须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原则,但做法就大不一样了。诸葛亮的“空城计”、毛泽东的“四渡赤水”,那就是以假象迷惑敌人,迷惑的手段越高,胜利的把握越大。这种关系的处理,可不能讲诚实。对敌人的诚实,就是对人民的背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