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毒儿歌”为何能够“流行”?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4-03-22 09:15:00  稿源: 宁波晚报

  丁家发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就去找它妈。它妈想打架,就赏它妈两个大嘴巴……”前段时间,有网友反映称,自己用网络电视给孩子播放儿歌时,竟然出现了这样一首改编的儿歌,歌词让人感到不适。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类似家长口中的“毒儿歌”并非个例。一些儿歌中或掺杂脏话,或宣扬暴力,或带色情词语,还有的歌词怪异,让不少家长直言毁“三观”。(3月21日《法治日报》

  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却看到了“毒儿歌”的新闻,不免让人有些唏嘘。

  “毒儿歌”危害性较大,对少年儿童及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孩子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尚未形成正确的“三观”,且接受能力、模仿能力都很强,“毒儿歌”有可能扭曲儿童的认知,使他们以丑为美、是非不分。

  那么,“毒儿歌”为何能够“流行”?一方面,优秀儿歌的长期缺席,市场上缺少符合当代潮流、朗朗上口、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儿歌;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对儿歌的审核监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儿歌对孩子们精神世界的引领作用,从而使“毒儿歌”乘虚而入,有了一席之地。特别是手机互联网、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毒儿歌”传播范围广、受众多,对未成年孩子的影响极大。试想,如果让“毒儿歌”继续横行,在“毒儿歌”熏陶下长大的孩子,其“三观”就很容易出问题。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禁止制作、复制、出版、发布、传播含有宣扬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迷信、赌博、引诱自杀、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节目、舞台艺术作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可见,“毒儿歌”妨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通过儿歌软件、唱片、短视频平台等传播“毒儿歌”,均属于违法行为,必须依法坚决予以纠偏和整治。

  儿歌不该“少儿不宜”,绝不能让“毒儿歌”教坏孩子。首先,监管部门及短视频等平台应履职尽责,进行一次大检查和自查自纠,对存在不当、低俗和不文明等内容的“毒儿歌”,立即下架处理;其次,尽快建立健全儿歌的审核监管体系,对写作、传播、推广“毒儿歌”的违法者,依法予以严厉惩处。此外,鼓励和支持教育机构、艺术机构以及社会力量,大力创作、推广正能量的好儿歌,并对优秀儿歌的创作者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

  总之,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儿歌对孩子们精神世界的积极引领作用,坚决铲除“毒儿歌”生存的土壤,让正能量的儿歌引导和教育孩子们健康、安全成长。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