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逆向考研”没有改变“唯学历”本质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4-04-23 09:01:02  稿源: 宁波日报

  杨朝清

  近日,“西藏农牧学院爆满”成为考研圈中的热门话题。记者通过梳理发现,与前些年不同,不少学生的选择不再是“非985、211不读”,而是转向更为理性的调剂选择,开始接受综合评价不如自己本科高校的调剂预录取。有专家介绍, “逆向考研”的现象之前已经出现,近两年表现得更为明显。(4月22日《中国青年报》)

  作为一种社会流动的渠道,考研牵动着万千家庭的心弦。考研竞争渐趋激烈、录取概率降低并非一地一校的个案,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当众多高校毕业生趋之若鹜地考研,当供需之间出现严重失衡,一些考生即使初试成绩很高,也依然无缘复试,难以进入心仪的高校。在这样的背景下,“逆向考研”逐渐升温。

  “逆向考研”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反复权衡与考量的结果。在笔者所在的大学里,也有一些学生选择了“逆向考研”。老家在东南沿海的一名女生为了毕业之后能够回到家乡当老师,选择了从部属师范院校考研到老家的一所“双非”师范院校。大城市集聚着更多机会和资源,一名男生为了能去广州,宁可选择一所普通高校。此外,“双一流”高校也有二流乃至三流的专业,“双非”高校也有一流专业,有的考生为了就读好专业愿意放弃名校的光环效应。

  有什么样的“意义之网”,就有什么样的行动。“逆向考研”反映出少数同学的选择更理性了,更重视一些可能不出名但相关学科专业水平很突出的院校;可是,更多同学只是为解决“上不上”的问题,而不是“好不好”的问题。“逆向考研”看似理性,实际上也隐伏着对现实的逃避和对风险的规避。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学历的符号价值有所下降,导致追求“更上一层楼”的考研受到追捧。“逆向考研”固然提升了被录取的概率,却也存在着一定的盲目、跟风因素;而在家庭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倾向于追求“保守的稳定”,导致“逆向考研”成为部分人眼中的现实选择与成熟姿态。

  在学历高消费的格局下,一些考生明明对读研没有多大的兴趣与热情,也身不由己、欲罢不能地参与其中,导致考研竞争陷入恶性循环。“逆向考研”虽然没有“唯名校”,但依然还是“唯学历”;“逆向考研”改变了形式,却没有改变本质。只有为年轻人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只有让高校毕业生即使不读研也能够拥有更多元的出路、更出彩的人生,对考研的迷恋与偏好才会得到有效扭转。

  考研的过程,说到底是一个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的过程。人生并非只有考研一条出路,学历并不等同于能力,没必要被“唯学历”“唯名校”牵着鼻子走;有些人哪怕没有耀眼的学历出身,照样可以“人生出彩”。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理应让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的人们,都有机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