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其洋
在地铁站,看到一条反诈标语:凡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前几天,公安部明确告知公众:凡宣称党政军单位“特供酒”“内部酒”等均系假酒。之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醒求职大学生:尚未入职先让交钱都是骗人的。再之前,在社区信息栏里看到派出所提醒:需要输入银行卡密码的微信抢红包都是骗局。
骗子实施诈骗,既是利用了一些人贪便宜、走捷径的心理,也是利用了被骗对象信息掌握不全,对真假是非难以准确判断的弱点。这些反诈标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明确指出,有些行为都(均)是诈骗。这样的肯定判断、“一刀切”,提醒和警示意味浓烈,也更容易被人注意和记住。
假设一下,如果反诈提醒说,有些提到“安全账户”的是真有其事,“特供酒”“内部酒”也有真酒,有些单位确实要求大学生尚未入职就得先交钱,有时候抢个微信红包真需要先输入银行卡密码,那么,这既会让人们在需要判断时困惑不已,很容易作出错误选择,也给了骗子们可乘之机,发布真假混淆、以假乱真的信息,让人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其圈套。
“一刀切”的反诈提醒,就像给考生划出了关键词,让人一看到那样的词,就会心里一激灵,毫不犹豫地“打叉”。当然,记住那些“一刀切”的反诈提醒也许不难,摒弃投机取巧心理才是关键。不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被骗子们诈骗甚至“割韭菜”,就难以避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