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
7月5日晚,鄞州区盛世天城小区篮球场,一名男生打球时突然倒地不起,身体抽搐,并伴有喘息式呼吸。
这时,也在一旁打球的鄞州实验中学初二学生盛徐荦见状,立即跪地对其实施心肺复苏,直至11分钟后120急救人员赶到。患者被送往医院救治后,生命体征稳定。
此事经媒体报道,迅速冲上热搜,被称为“教科书式急救”。
就在7月1日,在印尼举行的2024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中,中国羽毛球队17岁小将张志杰突然晕厥,送医后抢救无效去世。从媒体报道的信息分析,张志杰去世,不排除抢救不及时的原因。而鄞州这名学生之所以得救,是因为盛徐荦及时实施心肺复苏,赢得了心搏骤停患者急救的“黄金四分钟”。
盛徐荦的妈妈,是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急救社负责人、救护培训师。盛徐荦作为志愿者,经常跟着妈妈一起参加学习培训。正是凭借学到的急救技能,关键时刻盛徐荦能够挺身而出。
可是,又有几个孩子能像盛徐荦那样,“摊上”一位救护培训师妈妈呢?懂急救的盛徐荦要是当时不在场,后果又将如何?不难看到,急救知识应该被更多人掌握,让心搏骤停的患者随时随地得到救治。
作为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救护知识应当从娃娃抓起,青少年学生非常有必要掌握一些急救知识和技能。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长久以来,应急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双减”政策落地的背景下,中小学校不妨添置应急培训器材,安排专门的场地,配备相应的师资、教材,增设救护知识课作为必修课,让更多孩子像盛徐荦一样,成为懂技能、有爱心的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