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让“救”在身边成为现实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4-07-24 09:42:01  稿源: 宁波日报

  罗志华

  入伏后的武汉高温不断,“90后”外卖小哥赵彬无惧烈日,每日骑着电动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最近,他的背上多了一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通体红色格外显眼。7月21日,赵彬告诉记者,“我希望做这方面的尝试,发挥职业优势,努力促进急救技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责任”(7月23日《健康时报》)。

  赵彬不仅背着AED送外卖,他的电动自行车上常备救生圈、救生衣等急救物资。有顾客因此笑称,他是个“移动的急救站”,夸他“救人是主业,送外卖是副业”。在技术上,赵彬深切体会到急救知识和急救设备的重要性,因此自学了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可以说,他送外卖到哪里,也将急救送到了哪里,所到之处,周围人的安全更有保障。

  近年来,增强急救的流动性已经成为社会自发行动。比如,开着贴有“如需急救,请截停我”等车贴的车辆上街,随时准备为路人提供急救服务,已成为普遍现象,其中就包括很多急救技术娴熟的医护人员。此外,一些地方还将这类行为纳入志愿服务范畴,通过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带动引领,引导更多人参与流动急救。

  除了个人和私家车参加流动急救,一些公交公司和出租车公司等也参与其中。去年2月,上海第一家公益急救车队成立,挂有“车内有AED,紧急时无偿使用”的车辆成为街头一景。2023年,北京、河南新乡、浙江宁波等地也先后出现了“公益急救车队”。此外,大连市10辆私家车常备AED形成“移动急救站”;浙江省衢州市的一些出租车自动配备了AED,通过“移动AED”汽车平台,建立快速急救响应机制。

  外卖小哥人数众多,深入社会各个角落,接触面很广,因此,更多外卖小哥的电动自行车若能变成“移动的急救站”,势必大幅扩大急救设备与技能的覆盖范围,让有需要的人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急救。

  急救离不开爱心、技术、设备等基本要素,更需要模式创新。外卖小哥背着AED上班,可以在关键时刻发挥救人的作用,是急救模式的一次创新。期待更多类似创新举措不断涌现,以更多形式来扩大急救的流动性和精准性,让“救”在身边成为现实,将生命与健康的堤坝筑得更牢。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