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孩子们,写字的时候坐姿一定要端正,把背挺起来!”7月26日,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金桥花园社区假日学校的课堂上,出现了一个熟悉身影。讲台上的老人叫曹静芬,今年74岁,是一名资深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10余年了。今年是她第三年在暑期为孩子们上公益书法课,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书法奶奶”。“书法奶奶”说只要孩子们愿意学,公益课堂就一直办下去。(7月29日《宁波晚报》)
每次公益书法课,老人都从最基本的握笔姿势教起,通过口诀教学,学习“横平竖直”等最基础内容,然后进行系统讲解。老人说,她有一个梦想,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暑假的学习,人人有收获,个个有成果,每个人都能实现“字如其人”的美好。
“字如其人”是古人对于书法的评价,认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性格品质会通过他的书法体现出来。而如今,“字如其人”似乎已经成为遥远的传说。别说是中小学生了,就是一些从事文化工作的人也可能是“字迹歪歪扭扭”。就连曾经红火一时的“英雄钢笔”都“英雄气短”了,毛笔和毛笔字就更是被束之高阁、落满尘埃。
在数字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键盘敲击成为日常,而手写的温暖与力量逐渐被淡忘。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社会上还有着一批执着的“书法奶奶”“书法爷爷”。曹静芬奶奶利用暑假时光,为孩子们开设公益书法课堂,是对文化传承的坚守。
书法传承的困境,面对的不是笔墨纸砚的稀缺,不是文房四宝的稀缺,而是需要更多为文化传承而孜孜不倦的“书法奶奶”。曹奶奶说,只要还有孩子愿意学习,这样的公益课堂就不会停止。这不仅仅是对书法艺术的坚守,更是一份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在她的影响下,孩子们学会了如何握笔、运笔,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欣赏汉字之美,理解书法背后的文化底蕴。
仅仅依靠一个“书法奶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更多关注与支持。社会各界应积极行动起来,给予书法艺术更多的空间与机会。我们需要像“书法奶奶”这样的角色,传承书法文化,需要我们一起研墨。
|